“已洗浮埃天外靜”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已洗浮埃天外靜”全詩
已洗浮埃天外靜,忽生圓月樹頭明。
草根蟲穴吃來久,屋角星河落更清。
我愧西垣侍臣比,景寒霜鬢兩三莖。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次韻和景彝對月》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和景彝對月》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梅堯臣。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風雨聲聲涼意生,晚云散盡斗柄明。
洗凈塵埃天外靜,忽然圓月樹梢明。
草根蟲穴久已食,屋角星河更清明。
我愧西垣侍臣比,景寒霜鬢兩三莖。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秋天的夜晚景象。風雨聲中傳來涼意,晚云漸漸散去,星斗明亮。天空無塵埃,宛如寧靜。忽然之間,圓月升起,照亮了樹梢。草根和蟲穴已經被風雨吹打了很久,屋角上的星河更加清晰明朗。詩人自愧地說自己與西垣的侍臣相比,感嘆自己漸漸顯露出寒霜,發白了兩三莖。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秋天夜晚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觀察與感受。起初,風雨的聲音和涼意給人一種蕭瑟的感覺,隨著晚云的散去,星斗逐漸閃爍,天空澄澈清明。接著,圓月升起,照亮了樹梢,給人以寧靜與明亮的感受。詩人借景抒懷,以草根蟲穴和屋角星河的比喻,表達了歲月的流逝和自身逐漸老去的感慨。最后,詩人自愧地提到自己與西垣的侍臣相比,感嘆自己已經顯露出寒霜,白發已有兩三莖。這種自省和自嘲的情感,增加了詩中的凄涼和深沉。
整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寓意深遠的比喻,展示了詩人對歲月流轉和人生感慨的思考。同時,通過對自身的反思,詩人在表達自然景物之外,也表達了對自身境遇和人生閱歷的思考。這首詩給人以靜謐、凄涼的感覺,讀來令人心生思索。
“已洗浮埃天外靜”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hé jǐng yí duì yuè
次韻和景彝對月
xiāo xiāo fēng yǔ biàn liáng yì, suǒ suǒ wǎn yún kāi dòu qíng.
蕭蕭風雨變涼意,索索晚云開斗晴。
yǐ xǐ fú āi tiān wài jìng, hū shēng yuán yuè shù tóu míng.
已洗浮埃天外靜,忽生圓月樹頭明。
cǎo gēn chóng xué chī lái jiǔ, wū jiǎo xīng hé luò gèng qīng.
草根蟲穴吃來久,屋角星河落更清。
wǒ kuì xī yuán shì chén bǐ, jǐng hán shuāng bìn liǎng sān jīng.
我愧西垣侍臣比,景寒霜鬢兩三莖。
“已洗浮埃天外靜”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三梗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