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瘼貰遠公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瘼貰遠公酒”全詩
趺坐樹間石,力耕溪上田。
解言南國事,能詠碧云篇。
瘼貰遠公酒,余非陶令賢。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訪礦坑老僧》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訪礦坑老僧》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山深無外事,
日夕愛潺湲。
趺坐樹間石,
力耕溪上田。
解言南國事,
能詠碧云篇。
瘼貰遠公酒,
余非陶令賢。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僧人生活在深山中的景象。僧人獨自生活在深山中,遠離外界的喧囂和紛擾。他喜愛山間的流水聲,這是他日夜所鐘愛的聲音。他坐在樹旁的石頭上,專心致志地從事農耕工作,耕種著溪邊的田地。他能夠解說南國的風土人情,能夠吟詠有關碧云的篇章。雖然他過著清貧樸素的生活,但卻不羨慕陶淵明那樣的賢者。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僧人在深山中的生活,展現了一種恬靜寧和的境界。山深之處無外事,意味著僧人遠離塵囂,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他以日夜不斷的潺湲聲作為自己的伴侶,顯示出他對大自然的敏感和對寧靜的向往。趺坐樹間石、力耕溪上田,表現了僧人勤勞樸素的生活態度,將農耕與修行相結合,體現了力行精神。
詩中提到僧人能夠解說南國事、詠唱碧云篇,顯示出他不僅在物質生活上與世隔絕,而且在心靈上也有所修養。他對南國風土人情有深刻的理解,能夠吟詠具有詩意的碧云篇章,展現了他對文學藝術的熱愛和才情。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自己的情感態度。瘼貰遠公酒指的是僧人過著貧困的生活,沒有享受到陶淵明那樣的賢者的生活。余非陶令賢則表明作者自謙地表示自己并沒有陶淵明那樣的才華和地位,但也并不為此羨慕嫉妒,而是滿足于自己平凡而寧靜的生活。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以淡泊清貧的僧人形象展示了一種追求寧靜和內心自在的生活態度,頌揚了勤勞樸素、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精神價值。
“瘼貰遠公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ǎng kuàng kēng lǎo sēng
訪礦坑老僧
shān shēn wú wài shì, rì xī ài chán yuán.
山深無外事,日夕愛潺湲。
fū zuò shù jiān shí, lì gēng xī shàng tián.
趺坐樹間石,力耕溪上田。
jiě yán nán guó shì, néng yǒng bì yún piān.
解言南國事,能詠碧云篇。
mò shì yuǎn gōng jiǔ, yú fēi táo lìng xián.
瘼貰遠公酒,余非陶令賢。
“瘼貰遠公酒”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五有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