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陰無纖穿”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愛陰無纖穿”全詩
桃李雜山櫻,紅白開繁枝。
楸英獨步媚,淡紫相參差。
大葉與勁干,簇萼密自宜。
圖出帝宮樹,聳向白玉墀。
高絕不近俗,直許天人窺。
今植郡庭中,根遠未可移。
但欣東風來,不恨和煦遲。
山禽勿蹙踏,蜂蝶休掇之。
昔聞韓吏部,為爾作好詩。
愛陰無纖穿,就陰東西隨。
公今亦牽此,端坐曾莫疑。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和王仲儀楸花十二韻》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王仲儀楸花十二韻》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春陽發草木,美好一同時。
桃李雜山櫻,紅白開繁枝。
楸英獨步媚,淡紫相參差。
大葉與勁干,簇萼密自宜。
這首詩詞描繪了春天陽光照耀下草木生長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喜愛和贊美。在這個美好的季節里,桃花、李花和山櫻花交織在一起,紅白花朵繁盛開放。其中楸花的花朵獨步媚人,淡紫色的花朵相互交錯排列,形成了美麗的景象。大葉子和堅硬的樹干相得益彰,簇萼緊密地圍繞著花朵,給人一種宜人的感覺。
圖出帝宮樹,聳向白玉墀。
高絕不近俗,直許天人窺。
今植郡庭中,根遠未可移。
但欣東風來,不恨和煦遲。
詩中提到的楸花樹被種植在帝王的宮殿里,高聳入云,直插白玉的庭院。它高出凡俗,只允許天上的神仙俯視。現在這棵楸花樹被種植在郡庭的中心,根深扎在土地中,無法輕易移動。但只要享受東風的到來,就不會怨恨和煦的遲延。
山禽勿蹙踏,蜂蝶休掇之。
昔聞韓吏部,為爾作好詩。
愛陰無纖穿,就陰東西隨。
公今亦牽此,端坐曾莫疑。
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楸花的殷切期望。他呼吁山禽不要踐踏楸花,蜜蜂和蝴蝶也不要采摘它。詩中提到了韓吏部,這是指當時的官員韓愈,他曾經以他的詩歌贊美過楸花。楸花喜歡陰涼的環境,但沒有絲毫的抵抗力,隨著陰涼的地方而移動。現在作者也被楸花所吸引,沉思著坐在那里,不禁對楸花產生了深深的懷疑和思考。
這首詩詞以描寫楸花為主題,通過對楸花的形態、生長環境以及作者對其情感的描繪,表達了對春天美好景色的贊美和對自然美的謳歌。同時,詩中還融入了對過去文人的贊揚和對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感受,展現了作者對自然和美的熱愛,以及對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的向往。
“愛陰無纖穿”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wáng zhòng yí qiū huā shí èr yùn
和王仲儀楸花十二韻
chūn yáng fā cǎo mù, měi hǎo yī tóng shí.
春陽發草木,美好一同時。
táo lǐ zá shān yīng, hóng bái kāi fán zhī.
桃李雜山櫻,紅白開繁枝。
qiū yīng dú bù mèi, dàn zǐ xiāng cēn cī.
楸英獨步媚,淡紫相參差。
dà yè yǔ jìn gàn, cù è mì zì yí.
大葉與勁干,簇萼密自宜。
tú chū dì gōng shù, sǒng xiàng bái yù chí.
圖出帝宮樹,聳向白玉墀。
gāo jué bù jìn sú, zhí xǔ tiān rén kuī.
高絕不近俗,直許天人窺。
jīn zhí jùn tíng zhōng, gēn yuǎn wèi kě yí.
今植郡庭中,根遠未可移。
dàn xīn dōng fēng lái, bù hèn hé xù chí.
但欣東風來,不恨和煦遲。
shān qín wù cù tà, fēng dié xiū duō zhī.
山禽勿蹙踏,蜂蝶休掇之。
xī wén hán lì bù, wèi ěr zuò hǎo shī.
昔聞韓吏部,為爾作好詩。
ài yīn wú xiān chuān, jiù yīn dōng xī suí.
愛陰無纖穿,就陰東西隨。
gōng jīn yì qiān cǐ, duān zuò céng mò yí.
公今亦牽此,端坐曾莫疑。
“愛陰無纖穿”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