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移不知遠”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舟移不知遠”全詩
稍回溪口風,恣愛云中巘。
水鳥靜相依,蘆洲藹將晚。
歸路莫言賒,何妨乘月返。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和希深晚泛伊川》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和希深晚泛伊川》
放溜下平波,
舟移不知遠。
稍回溪口風,
恣愛云中巘。
水鳥靜相依,
蘆洲藹將晚。
歸路莫言賒,
何妨乘月返。
中文譯文:
放下船在平靜的河面上漂流,
船只移動,不知道遠處的距離。
稍稍回頭,溪口的風輕拂著臉龐,
盡情地欣賞著云中的山巒。
水鳥靜靜地相依相偎,
蘆葦叢將在黃昏中變得宜人。
回程的路上不要說著匆促離去,
何妨乘著明亮的月光返回。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宋代詩人梅堯臣創作的作品,描繪了一個晚上泛舟在伊川上的景象,表現了詩人在自然環境中的舒適和愉悅。
詩中通過描寫船只在平靜的河面上漂流,表達了詩人放松身心、與自然融為一體的心境。詩人回頭看時,感受到溪口的微風,這種微風給人一種寧靜和舒適的感覺,使詩人更加沉浸在自然之中。
詩中的“云中巘”描繪了遠處的山巒,詩人恣意地欣賞著這壯麗的景色,表達了對自然美的贊嘆和享受。
詩的后半部分,通過描寫水鳥靜靜地相依相偎,蘆葦叢在黃昏時分變得宜人,展示了自然界的寧靜與美好。詩人告誡歸程的人不要匆忙離去,可以借助明亮的月光安然返回,傳達了一種寧靜、從容和樂觀的情緒。
整首詩以自然景色為背景,通過描寫細膩的自然景象和詩人的感受,表達了對自然美的贊美和對寧靜、舒適生活的向往。這首詩詞以簡潔優美的語言,傳達出一種寧靜、放松和愉悅的氛圍,展示了宋代山水詩的特色和魅力。
“舟移不知遠”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xī shēn wǎn fàn yī chuān
和希深晚泛伊川
fàng liū xià píng bō, zhōu yí bù zhī yuǎn.
放溜下平波,舟移不知遠。
shāo huí xī kǒu fēng, zì ài yún zhōng yǎn.
稍回溪口風,恣愛云中巘。
shuǐ niǎo jìng xiāng yī, lú zhōu ǎi jiāng wǎn.
水鳥靜相依,蘆洲藹將晚。
guī lù mò yán shē, hé fáng chéng yuè fǎn.
歸路莫言賒,何妨乘月返。
“舟移不知遠”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三阮 (仄韻) 去聲十四愿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