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竹暗山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松竹暗山門”全詩
傳聞宋高祖,舊宅為茲寺。
地以黑龍升,經因白馬至。
何必問興亡,山川應可記。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和穎上人南徐十詠其七鶴林寺》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穎上人南徐十詠其七鶴林寺》是宋代梅堯臣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松竹暗山門,颼飀給青吹。
傳聞宋高祖,舊宅為茲寺。
地以黑龍升,經因白馬至。
何必問興亡,山川應可記。
譯文:
松竹掩映在山門,風聲呼嘯吹拂青色。
傳說宋高祖曾居于此,舊宅如今成為寺廟。
這片土地因黑龍而得名,經過白馬的經過而興盛。
不必問興亡之事,山川會永遠銘記。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鶴林寺為背景,表達了對歷史滄桑和自然景觀的思考。詩中以松竹遮掩的山門為開篇,形容了寺廟寧靜幽雅的環境。隨后,詩人提到了傳聞中宋高祖曾在此地居住,將歷史與現實相結合,寓意著這座寺廟的莊嚴和尊貴。接著,詩人以地勢的命名來象征著神奇的緣起,黑龍和白馬的出現使得這片土地充滿了神秘和繁榮。
最后兩句"何必問興亡,山川應可記"表達了詩人對于歷史的思考。詩人認為,山川是有記憶的,它們見證了歷史的興衰和變遷,因此不必問及興亡之事,因為山川會永遠銘記。這里融入了對歷史記憶的敬畏和對自然的崇拜,傳達了一種超越時間和人事的永恒之感。
這首詩詞通過對鶴林寺的描寫,展現了作者對自然景觀和歷史記憶的敏感和熱愛。同時,通過山川的象征,表達了人類歷史的渺小與自然的永恒,給人以深思和啟迪。
“松竹暗山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yǐng shàng rén nán xú shí yǒng qí qī hè lín sì
和穎上人南徐十詠其七鶴林寺
sōng zhú àn shān mén, sōu liú gěi qīng chuī.
松竹暗山門,颼飀給青吹。
chuán wén sòng gāo zǔ, jiù zhái wèi zī sì.
傳聞宋高祖,舊宅為茲寺。
dì yǐ hēi lóng shēng, jīng yīn bái mǎ zhì.
地以黑龍升,經因白馬至。
hé bì wèn xīng wáng, shān chuān yīng kě jì.
何必問興亡,山川應可記。
“松竹暗山門”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