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畋獵得封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畋獵得封獸”全詩
易甘非愛日,不敗任經秋。
可用資賓豆,何妨鄙薦{左月右肅}。
考之新月錄,美脆勝庖牛。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臘脯》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臘脯》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梅堯臣。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畋獵得封獸,割鮮為腶修。
易甘非愛日,不敗任經秋。
可用資賓豆,何妨鄙薦{左月右肅}。
考之新月錄,美脆勝庖牛。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在狩獵過程中獲得獵物并加工成臘肉的心情。詩中描繪了作者對豐美食物的喜愛和對秋季的贊美,以及他對于美味臘肉的自豪和自信。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狩獵和加工臘肉的場景,展示了作者對美食的熱愛和對自然的贊美。在第一句中,"畋獵得封獸,割鮮為腶修",描述了作者在狩獵中獲得了珍貴的野味,將其加工成美味的臘肉。這里的"腶修"指的是將肉割成薄片晾曬制成臘肉。
接著,作者表達了對美食的喜歡,并強調了秋季作為收獲的季節。"易甘非愛日,不敗任經秋"這句話意味著作者認為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食物的美味使人心情舒暢。
在第三句中,作者提到了"資賓豆",這是一種傳統的輔助作物,用于制作臘肉時的調料。他以自嘲的口吻說,即使他向別人推薦這種調料,也不會受到重視。"何妨鄙薦{左月右肅}"中的"左月右肅"是作者進行夸張和戲謔的手法,表達了他的自嘲情緒。
最后兩句"考之新月錄,美脆勝庖牛"中,作者自豪地說,他制作的臘肉比宮廷中的美食還要美味且鮮脆。"新月錄"指的是一個記錄美味佳肴的冊子,表明作者自信自己的制作技藝超過了宮廷的廚師。
整體上,這首詩詞通過狩獵和加工臘肉的情景,展現了作者對美食的熱愛和對秋季的贊美,同時也表達了他對自己手藝的自豪和自信。
“畋獵得封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à pú
臘脯
tián liè dé fēng shòu, gē xiān wèi duàn xiū.
畋獵得封獸,割鮮為腶修。
yì gān fēi ài rì, bù bài rèn jīng qiū.
易甘非愛日,不敗任經秋。
kě yòng zī bīn dòu, hé fáng bǐ jiàn zuǒ yuè yòu sù.
可用資賓豆,何妨鄙薦{左月右肅}。
kǎo zhī xīn yuè lù, měi cuì shèng páo niú.
考之新月錄,美脆勝庖牛。
“畋獵得封獸”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六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