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助良可喜”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遣助良可喜”全詩
半路逢怒號,客心愁欲死。
忠信雖可仗,魚鱉將異此。
但慕前行舟,漸入孤汊里。
猶能有余力,遣助良可喜。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閏三月八日淮上遇風杜挺之先至洪澤遣人來迎》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閏三月八日淮上遇風杜挺之先至洪澤遣人來迎》是宋代梅堯臣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清晨離開淮口時,夜風已經停歇。
在半路上遇到了憤怒的呼喊聲,客人的心情變得憂愁如死。
雖然忠誠和信任是可以依靠的,但是魚和鱉卻有各自的異處。
我只是羨慕前方行駛的船只,漸漸進入了孤立的汊子。
盡管如此,我仍然有余力,派人前來幫助實在令人高興。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在淮河上遇到風暴的情景。詩人清晨出發時,夜風已經停止,但在半路上卻遇到了憤怒的呼喊聲,使他感到憂愁。詩中提到了忠誠和信任的重要性,但也指出了魚和鱉的不同之處,暗示人與人之間的差異。詩人羨慕前方行駛的船只,漸漸進入了孤立的汊子,表達了對自己處境的無奈和孤獨感。然而,詩人仍然保持著余力,并派人前來幫助,表達了對幫助和支持的渴望和欣喜之情。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在淮河上遇到風暴的經歷,通過對自然景物和人情境遇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感受和思考。詩人通過對忠誠、信任、差異和孤獨等主題的探討,展示了對人際關系和生活境遇的思考和感悟。詩詞中的意象生動,語言簡練,給人以深思和共鳴。整首詩詞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示了宋代詩人的才華和對人生的思考。
“遣助良可喜”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rùn sān yuè bā rì huái shàng yù fēng dù tǐng zhī xiān zhì hóng zé qiǎn rén lái yíng
閏三月八日淮上遇風杜挺之先至洪澤遣人來迎
xiǎo chū huái kǒu shí, yè lái fēng yǐ zhǐ.
曉出淮口時,夜來風已止。
bàn lù féng nù háo, kè xīn chóu yù sǐ.
半路逢怒號,客心愁欲死。
zhōng xìn suī kě zhàng, yú biē jiāng yì cǐ.
忠信雖可仗,魚鱉將異此。
dàn mù qián xíng zhōu, jiàn rù gū chà lǐ.
但慕前行舟,漸入孤汊里。
yóu néng yǒu yú lì, qiǎn zhù liáng kě xǐ.
猶能有余力,遣助良可喜。
“遣助良可喜”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