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鳴苦竹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禽鳴苦竹秋”全詩
野香生草木,云潤上衣裘。
入石才通馬,穿林忽隱牛。
山家多淺井,下照碧峰頭。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山行冒雨至村家》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山行冒雨至村家》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雨急芹泥滑,
禽鳴苦竹秋。
野香生草木,
云潤上衣裘。
入石才通馬,
穿林忽隱牛。
山家多淺井,
下照碧峰頭。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山行中遭遇雨天的情景。詩人描述了雨勢急促,路上泥濘滑溜,禽鳥的鳴叫在秋天的竹林中顯得凄涼。然而,盡管天氣不好,大自然依然充滿了生機,野花野草依然在雨中生長茂盛,云霧滋潤了他的衣裘。詩人在山中行走,石頭剛好能通行馬匹,穿過林間時突然看到一頭牛。山中的家庭多有淺井,井水倒映著碧綠的山峰。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山行中的景色和情感。詩人通過描寫雨天的泥濘和禽鳴,展現了自然界的變幻和生命的堅韌。盡管環境惡劣,但大自然依然充滿了生機和美麗。詩人通過描繪山中的馬、牛和井水,展示了山家的淳樸和自然的力量。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生命的感悟,給人以深思和啟迪。
“禽鳴苦竹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ān xíng mào yǔ zhì cūn jiā
山行冒雨至村家
yǔ jí qín ní huá, qín míng kǔ zhú qiū.
雨急芹泥滑,禽鳴苦竹秋。
yě xiāng shēng cǎo mù, yún rùn shàng yī qiú.
野香生草木,云潤上衣裘。
rù shí cái tōng mǎ, chuān lín hū yǐn niú.
入石才通馬,穿林忽隱牛。
shān jiā duō qiǎn jǐng, xià zhào bì fēng tóu.
山家多淺井,下照碧峰頭。
“禽鳴苦竹秋”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