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城食盡兵未卻”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孤城食盡兵未卻”全詩
孤城食盡兵未卻,度笮中懷掛一索。
我輩於此酒宜酌,百歲千秋奈何樂。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釋悶》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釋悶》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梅堯臣。這首詩詞描繪了一種憂愁的情緒,同時也表達了對逆境中堅持樂觀的態度。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燕目未歸馬未角,
卞子抱玉無兩腳。
孤城食盡兵未卻,
度笮中懷掛一索。
我輩於此酒宜酌,
百歲千秋奈何樂。
這首詩詞的意境是在戰亂中的孤城,燕目指的是燕子的眼睛,馬未角則是指馬的角。詩中的卞子抱玉無兩腳,表達了人們在困境中無法離開的無奈之情。孤城食盡兵未卻,描述了城中的糧食已經耗盡,但敵軍仍未撤退。度笮中懷掛一索,意味著作者內心懷揣著一線希望。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逆境中的人們的理解和鼓勵。我輩於此酒宜酌,意味著在這種困境下,我們應該堅持樂觀,享受生活中的美好。百歲千秋奈何樂,表示無論經歷多少歲月和困難,我們都應該保持樂觀的態度。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戰亂中的困境和表達對樂觀態度的呼喚,展現了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和對人們的鼓勵。它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傳達了一種積極向上的情感,使讀者在面對困境時能夠堅持樂觀,尋找生活中的美好。
“孤城食盡兵未卻”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ì mèn
釋悶
yàn mù wèi guī mǎ wèi jiǎo, biàn zi bào yù wú liǎng jiǎo.
燕目未歸馬未角,卞子抱玉無兩腳。
gū chéng shí jǐn bīng wèi què, dù zé zhōng huái guà yī suǒ.
孤城食盡兵未卻,度笮中懷掛一索。
wǒ bèi yú cǐ jiǔ yí zhuó, bǎi suì qiān qiū nài hé lè.
我輩於此酒宜酌,百歲千秋奈何樂。
“孤城食盡兵未卻”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