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首在沙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枯首在沙洲”全詩
肉化烏鳶腹,肢殘波浪頭。
曾聞南面樂,寧有九原愁。
厚葬不為貴,漢官其登丘。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水次髑髏》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水次髑髏》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梅堯臣。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神秘的場景,詩人在沙洲上發現了一顆枯瘦的髑髏。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
不知誰的子孫,
枯瘦的頭骨在沙洲上。
肉已經腐化成了烏鴉的腹部,
四肢殘缺,像波浪的頭。
曾經聽說南方有歡樂,
怎么會有九原的憂愁?
厚葬并不是值得尊貴的事,
漢官們卻登上了丘陵。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一顆髑髏,表達了對生命的思考和對人生的反思。詩人在描述髑髏時,使用了枯瘦、肉化烏鴉腹、肢殘波浪頭等形象,強調了時間的無情和生命的脆弱。詩中提到了南方的歡樂和九原的憂愁,暗示了人生的起伏和變幻。最后,詩人以厚葬不為貴、漢官登丘的形象,表達了對功名利祿的冷嘲熱諷,強調了生命的真正價值不在于地位和財富,而在于對生命的珍惜和對人生的思考。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展示了梅堯臣獨特的藝術才華和對人生的深刻洞察。讀者在欣賞這首詩詞時,可以感受到其中蘊含的哲理和對生命的思考,同時也可以從中得到對人生的啟示和反思。
“枯首在沙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uǐ cì dú lóu
水次髑髏
bù zhī shuí shì zi, kū shǒu zài shā zhōu.
不知誰氏子,枯首在沙洲。
ròu huà wū yuān fù, zhī cán bō làng tou.
肉化烏鳶腹,肢殘波浪頭。
céng wén nán miàn lè, níng yǒu jiǔ yuán chóu.
曾聞南面樂,寧有九原愁。
hòu zàng bù wéi guì, hàn guān qí dēng qiū.
厚葬不為貴,漢官其登丘。
“枯首在沙洲”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