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童歸遺不可緩”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呼童歸遺不可緩”全詩
今來須約爛熳看,及過風雨又已後。
主人為我特殷勤,架底深深掇孤秀。
密枝陰蔓不爭開,薄紅細葉尖相斗。
先時已落已掃除,最晚堪憐子所厚。
呼童歸遺不可緩,金盤付與急奔驟。
暮還已見映雪髻,初拈尚覺香在袖。
官橋夜市正沽酒,沽酒共賞莫待晝。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宋次道家摘寶相花歸清平里》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宋次道家摘寶相花歸清平里》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梅堯臣。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清平里賞花的情景,并表達了對花朵的贊美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往歲見此花開遲,
手擷群芳因醉嗅。
今來須約爛熳看,
及過風雨又已后。
主人為我特殷勤,
架底深深掇孤秀。
密枝陰蔓不爭開,
薄紅細葉尖相斗。
先時已落已掃除,
最晚堪憐子所厚。
呼童歸遺不可緩,
金盤付與急奔驟。
暮還已見映雪髻,
初拈尚覺香在袖。
官橋夜市正沽酒,
沽酒共賞莫待晝。
這首詩詞通過描寫花朵的開放和凋謝,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轉的感慨。詩中描述了作者往年看到這種花開得晚,因為醉了才去采摘群芳。而現在,作者約定自己要及時去欣賞這些花朵的盛開,但當他經歷了風雨之后,花朵已經凋謝了。
主人特意為作者摘下了一朵孤秀的花朵,放在架底深處,不與其他花朵爭艷。這朵花的枝條密密地蔓延,纖細的紅色葉尖相互斗艷。這朵花是最后一朵開放的,也是最受主人寵愛的。
詩中提到,之前的花朵已經凋謝并被清理干凈,而這朵花是最晚開放的,作者感到非常憐惜。他呼喚仆人快點回來,不要拖延,將這朵花放在金盤上,急忙送到他的面前。
暮色降臨時,作者回到家中,看到花的倒影映在雪白的發髻上,初次拈取花朵,仍能感受到花的香氣留在袖間。官橋夜市上正在沽酒,作者邀請大家一起共賞花朵,不必等到白天。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花朵的開放和凋謝,以及對時光流轉的感慨,表達了作者對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對生命短暫的思考。同時,詩中也展現了作者對花朵的細膩觀察和對美的追求。
“呼童歸遺不可緩”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cì dào jiā zhāi bǎo xiāng huā guī qīng píng lǐ
宋次道家摘寶相花歸清平里
wǎng suì jiàn cǐ huā kāi chí, shǒu xié qún fāng yīn zuì xiù.
往歲見此花開遲,手擷群芳因醉嗅。
jīn lái xū yuē làn màn kàn, jí guò fēng yǔ yòu yǐ hòu.
今來須約爛熳看,及過風雨又已後。
zhǔ rén wéi wǒ tè yīn qín, jià dǐ shēn shēn duō gū xiù.
主人為我特殷勤,架底深深掇孤秀。
mì zhī yīn màn bù zhēng kāi, báo hóng xì yè jiān xiāng dòu.
密枝陰蔓不爭開,薄紅細葉尖相斗。
xiān shí yǐ luò yǐ sǎo chú, zuì wǎn kān lián zi suǒ hòu.
先時已落已掃除,最晚堪憐子所厚。
hū tóng guī yí bù kě huǎn, jīn pán fù yǔ jí bēn zhòu.
呼童歸遺不可緩,金盤付與急奔驟。
mù hái yǐ jiàn yìng xuě jì, chū niān shàng jué xiāng zài xiù.
暮還已見映雪髻,初拈尚覺香在袖。
guān qiáo yè shì zhèng gū jiǔ, gū jiǔ gòng shǎng mò dài zhòu.
官橋夜市正沽酒,沽酒共賞莫待晝。
“呼童歸遺不可緩”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四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