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士莫憶家”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志士莫憶家”全詩
明月共臨峽,風泉如哀箏。
志士莫憶家,將軍亦儒生。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送顧中舍赴德順軍》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顧中舍赴德順軍》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詩人送別顧中舍赴德順軍的情景,表達了對志士忠誠和將軍儒雅的贊美。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聞從垅坻去,垅坻多羌兵。
明月共臨峽,風泉如哀箏。
志士莫憶家,將軍亦儒生。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展現了詩人對顧中舍的送別之情。首句“聞從垅坻去,垅坻多羌兵”,表明顧中舍離開垅坻,前往德順軍,而垅坻地區正面臨著羌族兵變的威脅。這句描繪了動蕩的局勢和顧中舍離去的決心。
接下來的兩句“明月共臨峽,風泉如哀箏”,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顧中舍的祝福和思念之情。明亮的月光照耀著峽谷,風吹過泉水發出悲傷的聲音,這些景象與離別的情感相呼應,給人以深深的感受。
最后兩句“志士莫憶家,將軍亦儒生”,表達了詩人對顧中舍的勸勉和對將軍的贊美。詩人告誡志士不要過多思念家鄉,而將軍雖然身居將帥之位,卻仍然保持著儒雅的風度和修養。這里體現了儒家思想中的君子之風和忠誠的品質。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描繪了離別的情感和對志士和將軍的贊美。它展示了宋代士人對忠誠和儒雅的追求,同時也表達了對逆境中的人們的關切和祝福。
“志士莫憶家”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gù zhōng shè fù dé shùn jūn
送顧中舍赴德順軍
wén cóng lǒng chí qù, lǒng chí duō qiāng bīng.
聞從垅坻去,垅坻多羌兵。
míng yuè gòng lín xiá, fēng quán rú āi zhēng.
明月共臨峽,風泉如哀箏。
zhì shì mò yì jiā, jiāng jūn yì rú shēng.
志士莫憶家,將軍亦儒生。
“志士莫憶家”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六麻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