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慣憂亦掩”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倚慣憂亦掩”全詩
泝流上贛水,石亂波驚颭。
舟人素已諳,曲折就回閃。
豈虞失便利,倚慣憂亦掩。
昔余從平流,悸夢尚成魘。
今逢子方去,青{左纟右乍}絲新染。
沙頭有堠吏,惴立板方斂。
鴻雁正來翔,競看朱服儼。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送李殿丞通判處州》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李殿丞通判處州》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將近親拜官,不畏千里險。
順流而上贛水,石頭亂波驚颭。
舟人早已熟悉,曲折地回避。
何必擔心失去便利,依舊憂慮也會掩蓋。
曾經我從平流而來,夢魘仍然讓我心悸。
如今遇到子方即將離去,青絲剛染成新顏色。
沙頭有官吏在等待,惴惴不安地立在板前。
鴻雁正在飛翔,爭相觀看朱服的威嚴。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將要離別的場景。詩人通過描寫自己將近親拜官的旅程,表達了他對即將面臨的困難和挑戰的勇敢態度。他描述了舟行贛水的情景,以及舟人熟練地駕駛船只避開石頭的技巧。詩人表達了對失去便利的不擔心和對憂慮的掩蓋。他回憶起自己從平流而來的經歷,仍然感到心悸。最后,詩人描述了沙頭上等待的官吏和飛翔的鴻雁,展示了離別時的深情和莊重。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準確的語言描繪了離別的情景,通過對細節的描寫展示了詩人的感受和情感。詩人運用了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的對比,突出了離別的悲壯和莊重。他通過描寫舟行贛水的情景,表達了自己面對困難時的勇敢和堅定。詩人的回憶和感慨,使整首詩詞更具情感共鳴。最后,詩人通過描繪等待的官吏和飛翔的鴻雁,展示了離別時的深情和莊重,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情感表達,展示了離別時的情感和思考,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倚慣憂亦掩”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lǐ diàn chéng tōng pàn chǔ zhōu
送李殿丞通判處州
bài guān jiāng jìn qīn, bù wèi qiān lǐ xiǎn.
拜官將近親,不畏千里險。
sù liú shàng gàn shuǐ, shí luàn bō jīng zhǎn.
泝流上贛水,石亂波驚颭。
zhōu rén sù yǐ ān, qū zhé jiù huí shǎn.
舟人素已諳,曲折就回閃。
qǐ yú shī biàn lì, yǐ guàn yōu yì yǎn.
豈虞失便利,倚慣憂亦掩。
xī yú cóng píng liú, jì mèng shàng chéng yǎn.
昔余從平流,悸夢尚成魘。
jīn féng zi fāng qù, qīng zuǒ sī yòu zhà sī xīn rǎn.
今逢子方去,青{左纟右乍}絲新染。
shā tóu yǒu hòu lì, zhuì lì bǎn fāng liǎn.
沙頭有堠吏,惴立板方斂。
hóng yàn zhèng lái xiáng, jìng kàn zhū fú yǎn.
鴻雁正來翔,競看朱服儼。
“倚慣憂亦掩”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八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