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驥不必大”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良驥不必大”全詩
良弓不待寒,調弦自勁快。
宣城古大邑,聽訟易聾聵。
君能抉其塞,宰與民共賴。
自當割雞用,刃必無鈍敗。
嘗聞開元時,令長多賜戒。
戒石今尚存,世異事不背。
以此贈行行,無酒勿我怪。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送毛秘校罷宣城主簿被薦入補令》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毛秘校罷宣城主簿被薦入補令》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送毛秘校罷宣城主簿被薦入補令,
良驥不必大,騰羈已超邁。
良弓不待寒,調弦自勁快。
宣城古大邑,聽訟易聾聵。
君能抉其塞,宰與民共賴。
自當割雞用,刃必無鈍敗。
嘗聞開元時,令長多賜戒。
戒石今尚存,世異事不背。
以此贈行行,無酒勿我怪。
詩意:
這首詩詞是梅堯臣送別毛秘校罷宣城主簿被薦入補令的作品。詩人以駿馬和弓箭作為隱喻,表達了對被薦任的官員的贊賞和期望。他認為,優秀的人才不一定要出眾,就像良好的駿馬不一定要體型龐大,而是要有超越常人的才能和潛力;優秀的弓箭不需要等到嚴寒的時候才能發揮作用,而是要隨時調整好狀態,保持強勁的力量和快速的反應。詩人還提到了宣城這個古老的城市,指出聽訟的人往往容易變得聾和愚鈍,而希望這位官員能夠明察秋毫,為宰相和百姓共同依賴。詩人還引用了開元時期的故事,提到了賜戒的令長和戒石,意味著古代的教誨和規范至今仍然有價值,希望這位官員能夠以此為戒,不忘初心,不偏離正道。最后,詩人以此詩贈送給行行,并表示希望對方不要怪他沒有陪酒。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被薦任官員的贊賞和期望。通過駿馬和弓箭的比喻,詩人傳達了對人才的理解和評價標準,強調了才能和潛力的重要性。詩人還通過提到宣城和開元時期的故事,強調了古代智慧和教誨的價值,表達了對官員的期望和希望。整首詩詞意境清新,語言簡練,表達了詩人對被薦任官員的美好祝愿和期待,展現了宋代文人的風采和情感。
“良驥不必大”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máo mì xiào bà xuān chéng zhǔ bù bèi jiàn rù bǔ lìng
送毛秘校罷宣城主簿被薦入補令
liáng jì bù bì dà, téng jī yǐ chāo mài.
良驥不必大,騰羈已超邁。
liáng gōng bù dài hán, tiáo xián zì jìn kuài.
良弓不待寒,調弦自勁快。
xuān chéng gǔ dà yì, tīng sòng yì lóng kuì.
宣城古大邑,聽訟易聾聵。
jūn néng jué qí sāi, zǎi yǔ mín gòng lài.
君能抉其塞,宰與民共賴。
zì dāng gē jī yòng, rèn bì wú dùn bài.
自當割雞用,刃必無鈍敗。
cháng wén kāi yuán shí, lìng cháng duō cì jiè.
嘗聞開元時,令長多賜戒。
jiè shí jīn shàng cún, shì yì shì bù bèi.
戒石今尚存,世異事不背。
yǐ cǐ zèng xíng xíng, wú jiǔ wù wǒ guài.
以此贈行行,無酒勿我怪。
“良驥不必大”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九泰 (仄韻) 去聲二十一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