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酒不能效時俗”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舉酒不能效時俗”全詩
舉酒不能效時俗,半醉苦語資立身。
長大實好帶弓劍,何不往助清邊塵。
門戟雖高豈自有,當思乃祖為功臣。
所宜踴躍發奇策,嘉名定體庶得真。
儻以斯言作狂說,乘肥食脆任青春。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送潘供奉承勛》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潘供奉承勛》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與君跡熟情已親,
欲將行邁聊感人。
舉酒不能效時俗,
半醉苦語資立身。
長大實好帶弓劍,
何不往助清邊塵。
門戟雖高豈自有,
當思乃祖為功臣。
所宜踴躍發奇策,
嘉名定體庶得真。
儻以斯言作狂說,
乘肥食脆任青春。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梅堯臣對潘供奉承勛的送別之情。詩人與潘供奉承勛交情深厚,對他的離去感到感慨萬分。詩人舉起酒杯,但他不愿效仿時俗,只是半醉之時,苦口婆心地勸告潘供奉承勛要有立身之道。詩人認為潘供奉承勛年長而且擅長駕馭弓箭和劍術,為何不去邊疆助戰,為國家清除邊患呢?詩人提醒潘供奉承勛,雖然門閥地位高貴,但應該銘記祖先為國家立下的功勛。詩人鼓勵潘供奉承勛積極發揮自己的才智,提出奇策,以獲得美名和真正的成就。最后,詩人表示如果能以這樣的言辭瘋狂地說服潘供奉承勛,那么他就可以充分享受富足的生活,任意揮霍青春。
賞析:
這首詩詞以送別之情為主題,表達了詩人對潘供奉承勛的深情厚意和對他未來的期望。詩人通過對潘供奉承勛的勸告,展示了自己對忠誠、勇敢和為國家盡職盡責的價值觀。詩中的對比和反問,凸顯了詩人對潘供奉承勛的期望和對他未來選擇的思考。整首詩詞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潘供奉承勛的真摯情感和對國家的關切之情。
“舉酒不能效時俗”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pān gòng fèng chéng xūn
送潘供奉承勛
yǔ jūn jī shú qíng yǐ qīn, yù jiāng xíng mài liáo gǎn rén.
與君跡熟情已親,欲將行邁聊感人。
jǔ jiǔ bù néng xiào shí sú, bàn zuì kǔ yǔ zī lì shēn.
舉酒不能效時俗,半醉苦語資立身。
zhǎng dà shí hǎo dài gōng jiàn, hé bù wǎng zhù qīng biān chén.
長大實好帶弓劍,何不往助清邊塵。
mén jǐ suī gāo qǐ zì yǒu, dāng sī nǎi zǔ wèi gōng chén.
門戟雖高豈自有,當思乃祖為功臣。
suǒ yí yǒng yuè fā qí cè, jiā míng dìng tǐ shù dé zhēn.
所宜踴躍發奇策,嘉名定體庶得真。
tǎng yǐ sī yán zuò kuáng shuō, chéng féi shí cuì rèn qīng chūn.
儻以斯言作狂說,乘肥食脆任青春。
“舉酒不能效時俗”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二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