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逢溪雨鳴”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宿逢溪雨鳴”全詩
樵蘇猶不入,瓶錫莫能行。
朝上野船去,宿逢溪雨鳴。
多應見康樂,曾重遠公名。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送瑞竹長老歸當涂因寄徐著作》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瑞竹長老歸當涂因寄徐著作》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謝傅青山路,
感謝傅青山的路,
春來蔓草生。
春天來臨,蔓草生長。
樵蘇猶不入,
樵夫和蘇竹仍未進入,
瓶錫莫能行。
瓶子和錫杖無法行走。
朝上野船去,
早晨上山采伐的船只離去,
宿逢溪雨鳴。
夜晚遇到溪水的雨聲。
多應見康樂,
多應該見到康樂,
曾重遠公名。
曾經重視遠公的名聲。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送別瑞竹長老歸當涂的場景。詩人感謝傅青山的路,表達了對自然的感激之情。春天的到來使得蔓草生長,生機勃勃。然而,樵夫和蘇竹仍未進入,瓶子和錫杖無法行走,這些描寫暗示了人們的離別和無法逆行的命運。早晨,山上的船只離去,夜晚遇到溪水的雨聲,表達了離別的悲傷和對未來的不確定。最后兩句表達了對遠公名聲的重視和對康樂的期望。
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離別和無法逆行的主題,同時也展示了對自然的感激和對未來的期望。整體氛圍較為憂傷,但也透露出對康樂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宿逢溪雨鳴”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ruì zhú zhǎng lǎo guī dāng tú yīn jì xú zhù zuò
送瑞竹長老歸當涂因寄徐著作
xiè fù qīng shān lù, chūn lái màn cǎo shēng.
謝傅青山路,春來蔓草生。
qiáo sū yóu bù rù, píng xī mò néng xíng.
樵蘇猶不入,瓶錫莫能行。
cháo shàng yě chuán qù, sù féng xī yǔ míng.
朝上野船去,宿逢溪雨鳴。
duō yīng jiàn kāng lè, céng zhòng yuǎn gōng míng.
多應見康樂,曾重遠公名。
“宿逢溪雨鳴”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