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蹄使椎牛”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千蹄使椎牛”全詩
八月邊草黃,胡人馬初壯。
無奈我兵雄,方為漢偏將。
嘗聞登壇人,亦未免得喪。
得為凱歌還,鐃鼓喧亭障。
千蹄使椎牛,百甕令設醠。
喪乃軍之羞,節制由處上。
進退從其呼,何能求必當。
二事非己專,愿思古挾纊。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送渭州劉太保》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渭州劉太保》是宋代梅堯臣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月黑見旄頭,芒角漸西向。
在黑暗的夜晚,可以看見旗幟的飄揚,角上的芒刺逐漸指向西方。
八月邊草黃,胡人馬初壯。
八月時,邊境的草地已經變黃,胡人的馬兒正年輕壯健。
無奈我兵雄,方為漢偏將。
我軍雖然強大,但只是漢朝的一支偏將。
嘗聞登壇人,亦未免得喪。
曾聽說登上壇臺的人,也難免會遭受失敗。
得為凱歌還,鐃鼓喧亭障。
但愿能凱旋而歸,歡呼聲和鼓樂聲充斥在亭障之間。
千蹄使椎牛,百甕令設醠。
千匹馬蹄踏地如椎牛一般,百個酒壇被擺放在一旁。
喪乃軍之羞,節制由處上。
失敗是軍隊的恥辱,軍紀應由上級嚴加控制。
進退從其呼,何能求必當。
前進或后退都要聽從上級的命令,不能期望一定會成功。
二事非己專,愿思古挾纊。
兩件事情并非我個人所專長,希望能借鑒古人的經驗和智慧。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邊境戰事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戰爭的思考和對軍隊命運的憂慮。詩中運用了夜晚、旗幟、馬匹等意象,展現了戰爭的殘酷和不確定性。作者通過對歷史和現實的對比,表達了對戰爭和軍隊命運的思考,并希望能從古人的智慧中尋找解決之道。整首詩詞意境深遠,語言簡練,給人以深思。
“千蹄使椎牛”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wèi zhōu liú tài bǎo
送渭州劉太保
yuè hēi jiàn máo tóu, máng jiǎo jiàn xī xiàng.
月黑見旄頭,芒角漸西向。
bā yuè biān cǎo huáng, hú rén mǎ chū zhuàng.
八月邊草黃,胡人馬初壯。
wú nài wǒ bīng xióng, fāng wèi hàn piān jiàng.
無奈我兵雄,方為漢偏將。
cháng wén dēng tán rén, yì wèi miǎn de sàng.
嘗聞登壇人,亦未免得喪。
dé wèi kǎi gē hái, náo gǔ xuān tíng zhàng.
得為凱歌還,鐃鼓喧亭障。
qiān tí shǐ chuí niú, bǎi wèng lìng shè àng.
千蹄使椎牛,百甕令設醠。
sàng nǎi jūn zhī xiū, jié zhì yóu chù shàng.
喪乃軍之羞,節制由處上。
jìn tuì cóng qí hū, hé néng qiú bì dāng.
進退從其呼,何能求必當。
èr shì fēi jǐ zhuān, yuàn sī gǔ xié kuàng.
二事非己專,愿思古挾纊。
“千蹄使椎牛”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