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聞公說”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昨日聞公說”全詩
城臨滄海上,不厭風濤聲。
海市有時望,閭屋空虛生。
車馬或隱見,人物亦縱橫。
變怪其若此,安知無蓬瀛。
昨日聞公說,今日聞公行。
行將勸農耕,用之卜陰晴。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送朱司封知登州》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朱司封知登州》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駕言發夷門,東方守牟城。
城臨滄海上,不厭風濤聲。
海市有時望,閭屋空虛生。
車馬或隱見,人物亦縱橫。
變怪其若此,安知無蓬瀛。
昨日聞公說,今日聞公行。
行將勸農耕,用之卜陰晴。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作者送朱司封去登州的情景。詩中描繪了東方的牟城,城市靠近滄海,不厭傾聽風濤的聲音。有時候可以望見海市,但閭屋卻空虛無人。車馬來去,人物縱橫交錯。這種景象變幻莫測,誰能知道其中是否存在仙境蓬瀛。作者聽說昨天公公說了一些話,今天又聽說公公要去行動了。公公即將勸導人們從事農耕,用來卜測天氣晴雨。
賞析:
這首詩詞以描繪景物的方式,表達了作者對東方牟城的思考和感慨。作者通過描繪城市與海洋的關系,展現了大自然的壯麗和變幻。城市的繁華與閭屋的空虛形成鮮明對比,反映了人們的生活狀態和社會現象。車馬和人物的來去縱橫,展示了城市的繁忙和多樣性。最后,作者通過提到公公勸導農耕和卜測天氣,暗示了農耕的重要性和人們對自然的依賴。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通過景物描寫和隱喻的手法,展示了作者對社會和自然的觀察和思考。同時,詩詞中的意象和抒情也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間。
“昨日聞公說”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zhū sī fēng zhī dēng zhōu
送朱司封知登州
jià yán fā yí mén, dōng fāng shǒu móu chéng.
駕言發夷門,東方守牟城。
chéng lín cāng hǎi shàng, bù yàn fēng tāo shēng.
城臨滄海上,不厭風濤聲。
hǎi shì yǒu shí wàng, lǘ wū kōng xū shēng.
海市有時望,閭屋空虛生。
chē mǎ huò yǐn jiàn, rén wù yì zòng héng.
車馬或隱見,人物亦縱橫。
biàn guài qí ruò cǐ, ān zhī wú péng yíng.
變怪其若此,安知無蓬瀛。
zuó rì wén gōng shuō, jīn rì wén gōng xíng.
昨日聞公說,今日聞公行。
xíng jiāng quàn nóng gēng, yòng zhī bo yīn qíng.
行將勸農耕,用之卜陰晴。
“昨日聞公說”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去聲八霽 (仄韻) 入聲九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