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路已窮”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山高路已窮”全詩
落日老僧閑,支頤古松下。
緩步入禪庭,苔蒼但蕭灑。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同永叔子聰游嵩山賦十二題其十二峻極寺》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同永叔子聰游嵩山賦十二題其十二峻極寺》是宋代梅堯臣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山高路已窮,倏爾逢蘭若。
落日老僧閑,支頤古松下。
緩步入禪庭,苔蒼但蕭灑。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與永叔子聰一同游玩嵩山,賦寫了十二個描繪峻極寺的題目。詩人通過描繪山勢險峻、路途艱難的景象,表達了對自然的敬畏之情。詩中的蘭若和古松,以及老僧閑庭信步的景象,給讀者帶來寧靜與宜人的感受。通過進入禪庭,詩人進一步表達了對禪悟和寧靜的追求。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嵩山的高峻和險峻的山勢,以及艱難的路途,展示了大自然的壯麗和無窮的力量。作者以自然景觀為背景,表達了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蘭若和古松是詩中的意象,它們象征著山林中的寧靜與美好。老僧閑庭信步的形象則反映出禪修的寧靜和平靜心境。
整首詩詞以平和、寧靜的語調展示了作者對自然景觀的贊美和對內心寧靜的追求。通過描繪山景和禪修場景,詩人引導讀者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內心的寧靜。詩人通過描述自然景物,表達了一種超越塵囂和平靜自我的境界。整首詩詞以簡潔、自然的筆法,讓讀者感受到山林的靜謐和禪修的寧靜。
這首詩詞融合了自然景觀和內心寧靜的主題,展示了宋代文人對山水和禪修的熱愛和追求。它呈現了一種對自然的敬畏和對心靈寧靜的向往,使讀者在閱讀中感受到一種心靈的凈化和放松。
“山高路已窮”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óng yǒng shū zǐ cōng yóu sōng shān fù shí èr tí qí shí èr jùn jí sì
同永叔子聰游嵩山賦十二題其十二峻極寺
shān gāo lù yǐ qióng, shū ěr féng lán rě.
山高路已窮,倏爾逢蘭若。
luò rì lǎo sēng xián, zhī yí gǔ sōng xià.
落日老僧閑,支頤古松下。
huǎn bù rù chán tíng, tái cāng dàn xiāo sǎ.
緩步入禪庭,苔蒼但蕭灑。
“山高路已窮”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