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瘧久屢治”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病瘧久屢治”全詩
君言彼娉婷,病瘧久屢治。
隔日作寒熱,經時銷膏脂。
醫師尤飲食,冷滑滯在脾。
次聞有鬼物,水火陰以施。
乃因道士逐,實得鬼所為。
手灑桃枝湯,足學夏禹馳。
呵叱出門墻,勿復顧嘔遺。
今雖病且已,皮骨尚尫羸。
豈暇理舊曲,未能畫蛾眉。
當期重相見,風月臨前墀。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聞刁景純侍女瘧已》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聞刁景純侍女瘧已》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前時君家飲,不見吹笛姬。
君言彼娉婷,病瘧久屢治。
隔日作寒熱,經時銷膏脂。
醫師尤飲食,冷滑滯在脾。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故事,講述了一個侍女患上瘧疾的情景。詩人在君主家中喝酒時,注意到君主提到了一個姿態娉婷的侍女,但這位侍女卻一直患有瘧疾,而且治療多次都沒有效果。她時而發熱,時而感到寒冷,長期以來身體消瘦。醫生給她開了藥方,但是藥物的寒性屬性導致了脾胃滯滑的問題。
次聞有鬼物,水火陰以施。
乃因道士逐,實得鬼所為。
手灑桃枝湯,足學夏禹馳。
呵叱出門墻,勿復顧嘔遺。
后來,有傳聞說這位侍女受到了鬼魂的糾纏,鬼魂利用水和火的陰陽之力對她施加了影響。于是,道士被請來驅除鬼魂,結果發現鬼魂確實是導致她瘧疾的原因。道士用桃枝煮湯灑在她的身上,仿佛效法夏禹驅逐洪水的壯舉。最后,道士大聲呵斥鬼魂離開,不再回頭留下任何不幸。
今雖病且已,皮骨尚尫羸。
豈暇理舊曲,未能畫蛾眉。
當期重相見,風月臨前墀。
盡管如今她的病已經好轉,但她的皮膚和骨骼仍然瘦弱。她沒有時間去打理過去的瑣事,也沒有能力畫出美麗的眉毛。但是,當她康復后,期待著再次與君主相見,共享美好的風景和月光。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一個侍女患病的故事,表達了對疾病的痛苦和對康復的期盼。同時,詩人也通過描繪道士驅鬼的情節,展示了人與超自然力量的斗爭。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和生動的描寫,展示了宋代詩人的才華和對人生苦難的思考。
“病瘧久屢治”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én diāo jǐng chún shì nǚ nüè yǐ
聞刁景純侍女瘧已
qián shí jūn jiā yǐn, bú jiàn chuī dí jī.
前時君家飲,不見吹笛姬。
jūn yán bǐ pīng tíng, bìng nüè jiǔ lǚ zhì.
君言彼娉婷,病瘧久屢治。
gé rì zuò hán rè, jīng shí xiāo gāo zhī.
隔日作寒熱,經時銷膏脂。
yī shī yóu yǐn shí, lěng huá zhì zài pí.
醫師尤飲食,冷滑滯在脾。
cì wén yǒu guǐ wù, shuǐ huǒ yīn yǐ shī.
次聞有鬼物,水火陰以施。
nǎi yīn dào shì zhú, shí dé guǐ suǒ wéi.
乃因道士逐,實得鬼所為。
shǒu sǎ táo zhī tāng, zú xué xià yǔ chí.
手灑桃枝湯,足學夏禹馳。
hē chì chū mén qiáng, wù fù gù ǒu yí.
呵叱出門墻,勿復顧嘔遺。
jīn suī bìng qiě yǐ, pí gǔ shàng wāng léi.
今雖病且已,皮骨尚尫羸。
qǐ xiá lǐ jiù qū, wèi néng huà é méi.
豈暇理舊曲,未能畫蛾眉。
dāng qī zhòng xiāng jiàn, fēng yuè lín qián chí.
當期重相見,風月臨前墀。
“病瘧久屢治”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仄仄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