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我西歸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今我西歸日”全詩
臨塘愛魚樂,近竹見人賢。
今我西歸日,逢君小隱年。
重將車馬去,驚起野鷗眠。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下赤山嶺過渡至石子澗別施八評事》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下赤山嶺過渡至石子澗別施八評事》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三年守廬次,雨回來澗邊。
臨塘愛魚樂,近竹見人賢。
今我西歸日,逢君小隱年。
重將車馬去,驚起野鷗眠。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在下赤山嶺過渡至石子澗時的情景。詩人在山澗邊守了三年的廬次,雨過后回到了澗邊。他站在塘邊欣賞魚兒,感到非常愉快,靠近竹林時,看到了賢人的風采。此刻,詩人正要西歸,恰好遇到了一個年輕人,他也打算隱居山林。詩人決定放下車馬,繼續他的旅程,驚起了沉睡的野鷗。
賞析:
這首詩詞以自然景色為背景,通過描繪山澗的景色和詩人的心情,表達了對自然和人生的思考。詩人在山澗邊守了三年的廬次,體驗了大自然的變化和生活的平靜。他在臨塘觀賞魚兒時感到快樂,近竹時看到了賢人的風采,這些都是他對自然和人生的贊美。詩人遇到了一個年輕人,他們都有隱居山林的想法,這表達了詩人對自由和寧靜生活的向往。最后,詩人決定放下車馬,繼續他的旅程,這象征著他對自由和追求內心真實的選擇。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現了自然和人生的美好,給人以寧靜和思考的空間。
“今我西歸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à chì shān lǐng guò dù zhì shí zǐ jiàn bié shī bā píng shì
下赤山嶺過渡至石子澗別施八評事
sān nián shǒu lú cì, yǔ huí lái jiàn biān.
三年守廬次,雨回來澗邊。
lín táng ài yú lè, jìn zhú jiàn rén xián.
臨塘愛魚樂,近竹見人賢。
jīn wǒ xī guī rì, féng jūn xiǎo yǐn nián.
今我西歸日,逢君小隱年。
zhòng jiāng chē mǎ qù, jīng qǐ yě ōu mián.
重將車馬去,驚起野鷗眠。
“今我西歸日”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四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