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衣何揭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風衣何揭揭”全詩
塵土不遠去,白云藏白門。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行僧》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行僧》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一位行走的僧人的景象,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禪宗思想的領悟和對人生的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風衣何揭揭,有若瓠葉翻。
塵土不遠去,白云藏白門。
這首詩詞的意境非常深遠,通過對風衣、瓠葉、塵土和白云等自然景物的描繪,展現了行走僧人的形象。風衣被風吹得翻飛不定,猶如瓠葉在風中翻騰。塵土雖然離得不遠,但卻看不見它的去向,仿佛被白云所掩藏。
這首詩詞的詩意可以從禪宗的角度來解讀。風衣的揭揭和瓠葉的翻騰,象征著世間的變幻無常,人生的起伏不定。塵土的不遠去,暗示著塵世的紛擾雖然存在,但行走的僧人卻能超脫其中,保持內心的寧靜。白云藏白門,表達了行走僧人追求心靈自由和超越塵世的愿望。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展現了禪宗思想中對于超脫塵世的追求和內心的寧靜。它讓人們在喧囂的世界中停下腳步,思考人生的意義和內心的平靜。同時,它也展示了梅堯臣對自然景物的敏銳觀察和對詩意的獨到理解,使得這首詩詞成為宋代文學中的佳作。
“風衣何揭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íng sēng
行僧
fēng yī hé jiē jiē, yǒu ruò hù yè fān.
風衣何揭揭,有若瓠葉翻。
chén tǔ bù yuǎn qù, bái yún cáng bái mén.
塵土不遠去,白云藏白門。
“風衣何揭揭”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六月 (仄韻) 入聲九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