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鱗作室待水婓”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魚鱗作室待水婓”全詩
竹間山鬼入夜啼,古廟久閉誰啟扉。
屈原憔悴江之圻,芙蓉木蘭托興微。
賈誼未召絳灌擠,香草嘉禾徒菲菲。
曾無半辭助訶譏,國風幸賴相因依。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正仲往靈濟廟觀重臺梅》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正仲往靈濟廟觀重臺梅》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玉盤疊捧溪女歸,
魚鱗作室待水婓。
竹間山鬼入夜啼,
古廟久閉誰啟扉。
屈原憔悴江之圻,
芙蓉木蘭托興微。
賈誼未召絳灌擠,
香草嘉禾徒菲菲。
曾無半辭助訶譏,
國風幸賴相因依。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靈濟廟觀的景象。詩中以自然景物和歷史人物的形象來表達作者對時代變遷和人事滄桑的思考。通過描繪溪女歸來、魚鱗作室、竹間山鬼的夜啼等場景,表達了古廟久閉、人事已非的寂寥感。同時,通過提及屈原、芙蓉木蘭等歷史人物,表達了對歷史的懷念和對時代變遷的感慨。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時代變遷的無奈和對國風的依賴。
賞析:
這首詩詞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歷史人物,表達了作者對時代變遷和人事滄桑的思考。溪女歸、魚鱗作室、竹間山鬼等形象生動而富有想象力,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感受。屈原、芙蓉木蘭等歷史人物的提及,使詩詞具有了歷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內涵。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時代變遷的無奈和對國風的依賴,反映了作者對傳統文化的珍視和對時代變遷的思考。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豐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以及對自然景物和歷史人物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時代變遷和人事滄桑的思考和感慨,展現了對傳統文化的珍視和對國風的依賴。
“魚鱗作室待水婓”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èng zhòng wǎng líng jì miào guān zhòng tái méi
正仲往靈濟廟觀重臺梅
yù pán dié pěng xī nǚ guī, yú lín zuò shì dài shuǐ fēi.
玉盤疊捧溪女歸,魚鱗作室待水婓。
zhú jiān shān guǐ rù yè tí, gǔ miào jiǔ bì shuí qǐ fēi.
竹間山鬼入夜啼,古廟久閉誰啟扉。
qū yuán qiáo cuì jiāng zhī qí, fú róng mù lán tuō xìng wēi.
屈原憔悴江之圻,芙蓉木蘭托興微。
jiǎ yì wèi zhào jiàng guàn jǐ, xiāng cǎo jiā hé tú fēi fēi.
賈誼未召絳灌擠,香草嘉禾徒菲菲。
céng wú bàn cí zhù hē jī, guó fēng xìng lài xiāng yīn yī.
曾無半辭助訶譏,國風幸賴相因依。
“魚鱗作室待水婓”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
韻腳: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