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頭小雀雛”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屋頭小雀雛”全詩
乘暄學調羽,忽掛蜘蛛網。
其母不能救,啁啾空下上。
乃為人所探,不是蟲絲枉。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稚子獲雀雛》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稚子獲雀雛》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屋頭小雀雛,
氣力苦未長。
乘暄學調羽,
忽掛蜘蛛網。
其母不能救,
啁啾空下上。
乃為人所探,
不是蟲絲枉。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只小鳥在屋頂上的情景。小鳥剛剛出生不久,它的羽毛還沒有長齊,力量也很薄弱。然而,它在溫暖的陽光下努力學習飛翔的技巧,卻不慎被一張蜘蛛網纏住了。它的母親無法救它,只能空啼著向上方飛去。最終,這只小鳥被人類發現,不是被蜘蛛絲所困。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寫小鳥的遭遇,表達了生命的脆弱和無奈。小鳥作為生命的象征,它剛剛開始迎接世界,卻面臨著困境。詩中的蜘蛛網象征著困難和阻礙,而小鳥的母親無法救它,也暗示了生命中有些事情是無法被他人代替的。然而,詩人并沒有強調小鳥的失敗,而是通過描述它的努力和母親的呼喚,表達了對生命的珍視和對困境的堅持。整首詩詞給人一種溫暖而深刻的感覺,讓人們思考生命的脆弱與堅韌,并對生命的力量和母愛產生共鳴。
“屋頭小雀雛”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ì zǐ huò què chú
稚子獲雀雛
wū tóu xiǎo què chú, qì lì kǔ wèi zhǎng.
屋頭小雀雛,氣力苦未長。
chéng xuān xué diào yǔ, hū guà zhī zhū wǎng.
乘暄學調羽,忽掛蜘蛛網。
qí mǔ bù néng jiù, zhōu jiū kōng xià shàng.
其母不能救,啁啾空下上。
nǎi wéi rén suǒ tàn, bú shì chóng sī wǎng.
乃為人所探,不是蟲絲枉。
“屋頭小雀雛”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