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暝色亦稍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暝色亦稍退”全詩
且獨與婦飲,頗勝俗客對。
月漸上我席,暝色亦稍退。
豈必在秉燭,此景已可愛。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舟中夜與家人飲》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舟中夜與家人飲》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月亮從岸邊升起,倒影映在別的船背上。
只有我和妻子一起喝酒,勝過與世俗客人對飲。
月亮漸漸升到我的席位上,夜色也漸漸退去。
何必點燃蠟燭,這景色已經令人愛慕。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在船中與家人共度夜晚的情景。月亮從岸邊升起,倒影映在別的船背上,給人一種寧靜而美麗的感覺。作者與妻子獨自喝酒,與世俗客人的對飲相比,更顯得愉悅和滿足。月亮逐漸升到作者的席位上,夜色也漸漸消退,給人一種溫暖而寧靜的氛圍。作者通過這些描寫表達了對家庭和平靜生活的向往,以及對自然美景的贊美。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優美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寧靜而溫馨的夜晚場景。作者通過對月亮、倒影和夜色的描繪,展現了自然界的美麗和變化。同時,作者通過與妻子共飲的情景,表達了對家庭和親情的珍視和喜愛。詩中的"且獨與婦飲"一句,表達了作者與妻子共享美好時光的愿望,強調了家庭的溫暖和幸福。最后,作者以"豈必在秉燭,此景已可愛"的句子,表達了對自然美景的贊美,以及對簡單而真實生活的追求。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優美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寧靜而溫馨的夜晚場景,表達了對家庭和平靜生活的向往,以及對自然美景的贊美。它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深情的表達,給人一種寧靜、溫暖和愉悅的感受。
“暝色亦稍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ōu zhōng yè yǔ jiā rén yǐn
舟中夜與家人飲
yuè chū duàn àn kǒu, yǐng zhào bié gě bèi.
月出斷岸口,影照別舸背。
qiě dú yǔ fù yǐn, pō shèng sú kè duì.
且獨與婦飲,頗勝俗客對。
yuè jiàn shàng wǒ xí, míng sè yì shāo tuì.
月漸上我席,暝色亦稍退。
qǐ bì zài bǐng zhú, cǐ jǐng yǐ kě ài.
豈必在秉燭,此景已可愛。
“暝色亦稍退”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一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