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鞍沙上憩”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解鞍沙上憩”全詩
解鞍沙上憩,沉網渚間收。
殘日銜沙尾,孤帆落戍頭。
莫愁暄作雨,晚水白煙浮。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泊橛澗觀渡》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泊橛澗觀渡》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隔岸呼舟楫,
臨河立馬牛。
解鞍沙上憩,
沉網渚間收。
殘日銜沙尾,
孤帆落戍頭。
莫愁暄作雨,
晚水白煙浮。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人在澗邊泊舟觀渡的情景。詩人站在岸邊,呼喚著船家,準備過河。他解下馬鞍,在沙灘上休息片刻,收起沉在水中的漁網。夕陽已經低垂,船尾拖著沙礫,孤獨的帆船駛向戍樓。詩人告誡自己不要擔心天氣轉暖會下雨,晚上的河水上升,白煙漂浮其中。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生動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富有詩意的場景。詩人通過描寫泊舟觀渡的過程,展示了大自然的壯麗景色和人與自然的親密關系。詩中的意象豐富而富有感染力,如隔岸呼舟楫、解鞍沙上憩、沉網渚間收等,使讀者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寧靜。詩人通過描繪夕陽、孤帆和晚水白煙等景象,表達了對自然的贊美和對生活的豁達樂觀態度。整首詩以自然景色為背景,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的運用,傳達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生活的積極態度。
“解鞍沙上憩”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pō jué jiàn guān dù
泊橛澗觀渡
gé àn hū zhōu jí, lín hé lì mǎ niú.
隔岸呼舟楫,臨河立馬牛。
jiě ān shā shàng qì, chén wǎng zhǔ jiān shōu.
解鞍沙上憩,沉網渚間收。
cán rì xián shā wěi, gū fān luò shù tóu.
殘日銜沙尾,孤帆落戍頭。
mò chóu xuān zuò yǔ, wǎn shuǐ bái yān fú.
莫愁暄作雨,晚水白煙浮。
“解鞍沙上憩”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八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