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槐已覺春禽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穿槐已覺春禽語”全詩
欲雨浮云猶復暗,北陰殘雪愈生寒。
穿槐已覺春禽語,載酒重思結客驩。
吟寄侍臣知有意,翠鬟爭唱口應乾。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次韻和永叔退朝馬上見寄兼呈子華原甫》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和永叔退朝馬上見寄兼呈子華原甫》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公歸初退內朝班,
馳道南頭躍錦鞍。
欲雨浮云猶復暗,
北陰殘雪愈生寒。
穿槐已覺春禽語,
載酒重思結客驩。
吟寄侍臣知有意,
翠鬟爭唱口應乾。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梅堯臣的朝退景象。詩人公歸初退內朝班,馳道南頭躍上錦鞍,意味著他離開朝廷的繁忙,回到了自己的閑暇生活。詩中描述了天空中的浮云和北方的殘雪,暗示著春天的雨水尚未降臨,寒意仍然存在。然而,穿過槐樹,詩人已經能夠聽到春天的禽鳥在歌唱,這讓他感到欣慰。同時,他也思念著結交的朋友,心中充滿了對他們的思念和期待。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將這首詩寄給侍臣,希望他能夠理解其中的意味,而翠鬟(指侍臣的妻子)則爭相唱和,表示她也贊同詩人的情感。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作者退朝后的心境和周圍環境,展現了一種對自然和友情的向往和思念之情。詩人通過對天氣和自然景物的描寫,表達了自己內心的感受和情緒。他在繁忙的朝廷生活中找到了片刻的寧靜,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同時也思念著與朋友的相聚。整首詩詞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抒發情感的手法,展示了作者對自然和友情的熱愛和向往。這種情感的表達使得詩詞更加生動、感人,給讀者帶來了一種愉悅和共鳴的感覺。
“穿槐已覺春禽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hé yǒng shū tuì cháo mǎ shàng jiàn jì jiān chéng zǐ huá yuán fǔ
次韻和永叔退朝馬上見寄兼呈子華原甫
gōng guī chū tuì nèi cháo bān, chí dào nán tóu yuè jǐn ān.
公歸初退內朝班,馳道南頭躍錦鞍。
yù yǔ fú yún yóu fù àn, běi yīn cán xuě yù shēng hán.
欲雨浮云猶復暗,北陰殘雪愈生寒。
chuān huái yǐ jué chūn qín yǔ, zài jiǔ zhòng sī jié kè huān.
穿槐已覺春禽語,載酒重思結客驩。
yín jì shì chén zhī yǒu yì, cuì huán zhēng chàng kǒu yīng gān.
吟寄侍臣知有意,翠鬟爭唱口應乾。
“穿槐已覺春禽語”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