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涼舊蘭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荒涼舊蘭若”全詩
庭下已無柏,澗邊唯有松。
石階生薜荔,香座缺芙蓉。
化俗似禪衲,破來縫石縫。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過永慶院》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過永慶院》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永慶院的景象,展現了歲月流轉中的荒涼和變遷。
詩中描述了永慶院的景色,舊蘭若已經荒涼,古屋已經殘破。庭下已經沒有了柏樹,只有澗邊的松樹依然矗立。石階上長滿了薜荔,香座上缺少了芙蓉。這些景象表達了歲月的流轉和時光的變遷,展現了一種凄涼的氛圍。
詩中還提到了化俗似禪衲,破來縫石縫。這里表達了作者對于永慶院的一種理解和感悟。化俗似禪衲,意味著將世俗的塵囂化為禪宗的寧靜。破來縫石縫,則表達了作者對于永慶院的珍視和對于歷史的敬仰。這些意象使得詩詞更加深邃和富有哲理。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永慶院的景象,表達了歲月流轉中的荒涼和變遷,以及作者對于永慶院的理解和感悟。它展現了一種凄涼的氛圍,同時也蘊含著對于歷史和文化的敬仰。
“荒涼舊蘭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ò yǒng qìng yuàn
過永慶院
huāng liáng jiù lán rě, gǔ wū liǎng sān chóng.
荒涼舊蘭若,古屋兩三重。
tíng xià yǐ wú bǎi, jiàn biān wéi yǒu sōng.
庭下已無柏,澗邊唯有松。
shí jiē shēng bì lì, xiāng zuò quē fú róng.
石階生薜荔,香座缺芙蓉。
huà sú shì chán nà, pò lái fèng shí fèng.
化俗似禪衲,破來縫石縫。
“荒涼舊蘭若”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