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凈亦森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竹凈亦森束”全詩
漢北取蓬蒿,江南藉茅竹。
蒿疏無郁浥,竹凈亦森束。
競畏風雨寒,露置未如屋。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和孫端叟蠶首十五首·蠶簇》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孫端叟蠶首十五首·蠶簇》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冰蠶三眠休,
Ice silkworms sleep thrice,
作繭當具簇。
Spinning cocoons in clusters.
漢北取蓬蒿,
Gathering wormwood in the north,
江南藉茅竹。
Using thatch and bamboo in the south.
蒿疏無郁浥,
Sparse wormwood lacks lushness,
竹凈亦森束。
Clean bamboo is also tightly bound.
競畏風雨寒,
Competing in fear of cold winds and rain,
露置未如屋。
Exposed to dew, not as sheltered as a house.
這首詩詞描繪了蠶絲的生產過程和環境。詩人首先提到冰蠶三次進入休眠狀態,這是指蠶絲的生長過程中,蠶它們會多次休眠。接著,詩人描述了蠶絲的制作過程,使用茅草和竹子作為蠶繭的材料。他提到蒿草稀疏,沒有茂盛的生長,而竹子則干凈而緊密。這表達了蠶絲制作的細致和精確。
詩人還描繪了蠶絲制作的環境,他們競相畏懼寒風和雨水的侵襲,暴露在露水中,沒有像房屋一樣的庇護。這反映了蠶絲制作的艱辛和不易。
整首詩詞通過簡潔而準確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蠶絲制作的過程和環境,展現了詩人對勞動的贊美和對自然的觀察。同時,詩人通過對蠶絲制作的描寫,也抒發了對生活中細致和精確的追求。
“竹凈亦森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sūn duān sǒu cán shǒu shí wǔ shǒu cán cù
和孫端叟蠶首十五首·蠶簇
bīng cán sān mián xiū, zuò jiǎn dāng jù cù.
冰蠶三眠休,作繭當具簇。
hàn běi qǔ péng hāo, jiāng nán jí máo zhú.
漢北取蓬蒿,江南藉茅竹。
hāo shū wú yù yì, zhú jìng yì sēn shù.
蒿疏無郁浥,竹凈亦森束。
jìng wèi fēng yǔ hán, lù zhì wèi rú wū.
競畏風雨寒,露置未如屋。
“竹凈亦森束”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二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