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比全疏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節比全疏勒”全詩
兵連越徼外,寇盡海門西。
節比全疏勒,功當雪會稽。
旌旗回剡嶺,士馬濯耶溪。
受律梅初發,班師草未齊。
行看佩金印,豈得訪丹梯。
分類:
作者簡介(皇甫冉)

皇甫冉,字茂政。約唐玄宗開元五年(公元717年)出生,卒于唐代宗大歷五年(公元770年),潤州(今鎮江)丹陽人,著名詩人。先世居甘肅涇州。天寶十五年進士。曾官無錫尉,大歷初入河南節度使王縉幕,終左拾遺、右補闕。其詩清新飄逸,多飄泊之感。
《和袁郎中破賊后經剡中山水》皇甫冉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袁郎中破賊后經剡中山水》是唐代皇甫冉創作的一首詩。這首詩所描述的是破賊之后的戰爭場景以及勝利后士兵們的歸來。
詩中首兩句以武人和文人的角度來描繪戰爭場面,武庫分帷幄,儒衣事鼓鼙。武庫是軍械庫,帷幄是指戰場,描述的是武裝力量的整備和指揮,而儒衣則是學者、文人的裝束,事鼓鼙表示學者們忙于書寫史書記載戰事。
接下來的兩句描繪了戰爭的結果,兵連越徼外,寇盡海門西。兵連越徼外指士兵們繼續離開邊界地帶,向外擴張,而寇盡海門西則暗示著敵寇已經被消滅殆盡。
接下來的兩句歌頌了士兵們的英勇和戰果,節比全疏勒,功當雪會稽。節指勇氣,比全指驍勇,疏勒為西域地名,雪會稽則暗示功績多達會稽(現浙江紹興),總體是在贊頌士兵們的英勇和勝利。
詩的后四句則轉向描述士兵們的歸來,士馬回剡嶺,濯耶溪。剡嶺是現浙江山區的一個地名,濯耶溪是浙江紹興地區的一條河流。這里用士馬的歸來來象征戰爭的結束,士兵們洗去戰塵,回到家鄉。
最后兩句則表達了士兵們功成身退的心情,受律梅初發,班師草未齊。受律指被封賞,梅初發指春季梅花的盛開,班師草未齊則暗示還未到到冬季草木凋零的時候。這里通過描寫季節的變化來象征戰爭的結束和時光的流轉。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一幅戰爭的畫卷,歌頌了士兵們的英勇和勝利,又通過描述士兵們的歸來和心情,表達了對和平的向往和戰爭的殘酷。
“節比全疏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yuán láng zhōng pò zéi hòu jīng shàn zhōng shān shuǐ
和袁郎中破賊后經剡中山水
wǔ kù fēn wéi wò, rú yī shì gǔ pí.
武庫分帷幄,儒衣事鼓鼙。
bīng lián yuè jiǎo wài, kòu jǐn hǎi mén xī.
兵連越徼外,寇盡海門西。
jié bǐ quán shū lè, gōng dāng xuě kuài jī.
節比全疏勒,功當雪會稽。
jīng qí huí shàn lǐng, shì mǎ zhuó yé xī.
旌旗回剡嶺,士馬濯耶溪。
shòu lǜ méi chū fā, bān shī cǎo wèi qí.
受律梅初發,班師草未齊。
xíng kàn pèi jīn yìn, qǐ dé fǎng dān tī.
行看佩金印,豈得訪丹梯。
“節比全疏勒”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三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