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家女兒未識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東家女兒未識羞”全詩
門前烏臼葉已暗,日暮問誰墻上頭。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黃鶯二首》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黃鶯二首》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情景,西鄰的少年出門游玩,而東家的女兒卻還不懂得羞澀之情。詩中提到了門前的烏臼葉已經顯得暗淡,暗示了日暮時分。最后一句詩問道,日暮時誰在墻上頭,暗示了作者對于東家女兒的好奇和期待。
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西鄰少年今出游,
東家女兒未識羞。
門前烏臼葉已暗,
日暮問誰墻上頭。
這首詩詞的詩意是通過描繪少年和女兒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于青春和愛情的思考。少年出門游玩,象征著年輕人積極向外拓展的精神,而女兒未識羞澀,暗示了她對于愛情和成長的不解和迷茫。烏臼葉已暗的描寫,暗示了時光的流逝和日暮的來臨,進一步強調了青春的短暫和珍貴。最后一句詩則表達了作者對于東家女兒的好奇和期待,也暗示了作者對于愛情和未來的探索。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展現了作者對于青春和愛情的思考,同時也引發了讀者對于成長和未來的思考。它以細膩的描寫和深刻的意境,傳達了一種對于時光流轉和人生變遷的感慨,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東家女兒未識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uáng yīng èr shǒu
黃鶯二首
xī lín shào nián jīn chū yóu, dōng jiā nǚ ér wèi shí xiū.
西鄰少年今出游,東家女兒未識羞。
mén qián wū jiù yè yǐ àn, rì mù wèn shuí qiáng shàng tou.
門前烏臼葉已暗,日暮問誰墻上頭。
“東家女兒未識羞”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