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集成皋間”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群集成皋間”全詩
群集成皋間,翩翩皆一色。
舉臆發朱砂,為瑞應火德。
穿屋彼非類,啄粟慚與食。
清聲殊啁呼,所蓄每陋逼。
應當放之去,重展萬里翼。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記春水多紅雀傳云自新羅而至道損得之請余賦》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記春水多紅雀傳云自新羅而至道損得之請余賦》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春天的景象,以紅雀為主題,表達了對自然界生機勃勃的景象的贊美和對自由飛翔的向往。
詩中描述了紅雀群集在成皋間的情景,它們的羽毛呈現出一種紅色,美麗而鮮艷。詩人將紅雀的羽毛比喻為朱砂,認為它們是火德的象征,預示著吉祥和瑞氣。紅雀穿梭于屋檐之間,與其他鳥類不同,它們不僅僅是為了覓食,更是為了展示自己的飛翔技巧和自由的精神。
詩中的紅雀發出的鳴叫聲與其他鳥類不同,清脆而獨特。它們的鳴叫聲雖然不如其他鳥類那樣悅耳動聽,但卻充滿了力量和自信。詩人認為紅雀應該被放飛,讓它們展示自己的翅膀,飛向更遠的地方。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紅雀的形象,表達了詩人對自由、力量和追求更高境界的向往。它展示了春天的生機與活力,以及自然界中各種生物的多樣性和美麗。整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界的熱愛和對自由的追求。
“群集成皋間”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chūn shuǐ duō hóng què chuán yún zì xīn luó ér zhì dào sǔn dé zhī qǐng yú fù
記春水多紅雀傳云自新羅而至道損得之請余賦
chì yǔ yì hāo yàn, lái zì dōng yí guó.
赤羽異蒿鷃,來自東夷國。
qún jí chéng gāo jiān, piān piān jiē yī sè.
群集成皋間,翩翩皆一色。
jǔ yì fā zhū shā, wèi ruì yīng huǒ dé.
舉臆發朱砂,為瑞應火德。
chuān wū bǐ fēi lèi, zhuó sù cán yǔ shí.
穿屋彼非類,啄粟慚與食。
qīng shēng shū zhāo hū, suǒ xù měi lòu bī.
清聲殊啁呼,所蓄每陋逼。
yīng dāng fàng zhī qù, zhòng zhǎn wàn lǐ yì.
應當放之去,重展萬里翼。
“群集成皋間”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仄韻) 去聲十六諫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