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響如人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庭響如人行”全詩
獨宿不成寐,起坐心屏營。
哀哉齊體人,魂氣今何征。
曾不若隕籜,繞樹猶有聲。
涕淚不能止,月落雞號鳴。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秋夜感懷》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秋夜感懷》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風葉相追逐,庭響如人行。
秋夜的風吹動著樹葉,宛如它們在相互追逐。庭院中的聲音仿佛是有人在行走。
獨宿不成寐,起坐心屏營。
孤獨地獨自一人住宿,無法入眠,只能起坐,心思緊閉。
哀哉齊體人,魂氣今何征。
唉,可憐的齊體人(指自己),如今魂魄在何方?
曾不若隕籜,繞樹猶有聲。
曾經的自己不如那些凋落的竹葉,它們圍繞樹干時還有聲音。
涕淚不能止,月落雞號鳴。
眼淚止不住地流下,月亮已經落下,雞開始啼鳴。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在秋夜中的感懷之情。他感嘆自己孤獨地度過這個夜晚,心思難以平靜。他對自己的境遇感到悲傷,認為自己的精神已經失去了歸宿。與此同時,他也對曾經的自己感到遺憾,覺得自己不如那些凋落的竹葉,它們雖然凋零,但仍然有聲音存在。最后,作者的悲傷情緒無法平息,眼淚不停地流下,而月亮已經落下,雞開始啼鳴,象征著夜晚的結束。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秋夜的景象和表達作者內心的感受,展現了孤獨、失落和無奈的情緒。同時,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詩人表達了對自己境遇的反思和對逝去時光的懷念之情。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復雜的情感,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庭響如人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ū yè gǎn huái
秋夜感懷
fēng yè xiāng zhuī zhú, tíng xiǎng rú rén xíng.
風葉相追逐,庭響如人行。
dú sù bù chéng mèi, qǐ zuò xīn bīng yíng.
獨宿不成寐,起坐心屏營。
āi zāi qí tǐ rén, hún qì jīn hé zhēng.
哀哉齊體人,魂氣今何征。
céng bù ruò yǔn tuò, rào shù yóu yǒu shēng.
曾不若隕籜,繞樹猶有聲。
tì lèi bù néng zhǐ, yuè luò jī hào míng.
涕淚不能止,月落雞號鳴。
“庭響如人行”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平韻) 下平八庚 (仄韻) 上聲二十四迥 (仄韻) 去聲二十四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