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為梧桐心不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為梧桐心不枯”全詩
西廂舞娥艷如玉,東楯貴郎才且都。
纏頭誰惜萬錢錦,映耳自有明月珠。
一為轆轤情不已,一為梧桐心不枯。
此心此情日相近,卷起飛泉注玉壺。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十月十八日》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十月十八日》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梅堯臣。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秋日的景象,通過對自然景物和人物的描寫,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霜梧葉盡枝影疏,
井上青絲轉轆轤。
西廂舞娥艷如玉,
東楯貴郎才且都。
纏頭誰惜萬錢錦,
映耳自有明月珠。
一為轆轤情不已,
一為梧桐心不枯。
此心此情日相近,
卷起飛泉注玉壺。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梧桐樹葉凋零、枝影稀疏的景象,以及井上的轆轤轉動,展現了秋天的寂寥和凄涼。同時,詩中還描繪了西廂舞娥的美麗和東楯貴郎的才華,以及纏頭上的錦繡和耳邊的明月珠,表達了作者對美好事物的贊美和向往。
詩詞的賞析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1. 自然景物的描繪:詩中的梧桐樹葉凋零、枝影稀疏,以及井上的轆轤轉動,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傳達了秋天的凄涼和變遷之感。
2. 人物形象的描寫:詩中的西廂舞娥和東楯貴郎,通過對美麗和才華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贊美。
3. 對美好事物的贊美:詩中的纏頭錦繡和明月珠,表達了作者對美好事物的珍視和欣賞,同時也暗示了作者對于物質和精神的追求。
4. 情感的表達:詩中的轆轤情不已、梧桐心不枯,表達了作者對于情感和心靈的堅持和執著,以及對于美好事物的熱愛和追求。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和人物的描寫,以及對美好事物的贊美和情感的表達,展現了作者對于秋天的思考和感悟,同時也傳達了對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一為梧桐心不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í yuè shí bā rì
十月十八日
shuāng wú yè jǐn zhī yǐng shū, jǐng shàng qīng sī zhuǎn lù lú.
霜梧葉盡枝影疏,井上青絲轉轆轤。
xī xiāng wǔ é yàn rú yù, dōng dùn guì láng cái qiě dōu.
西廂舞娥艷如玉,東楯貴郎才且都。
chán tóu shuí xī wàn qián jǐn, yìng ěr zì yǒu míng yuè zhū.
纏頭誰惜萬錢錦,映耳自有明月珠。
yī wèi lù lú qíng bù yǐ, yī wèi wú tóng xīn bù kū.
一為轆轤情不已,一為梧桐心不枯。
cǐ xīn cǐ qíng rì xiāng jìn, juǎn qǐ fēi quán zhù yù hú.
此心此情日相近,卷起飛泉注玉壺。
“一為梧桐心不枯”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