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馹騎方騰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馹騎方騰趨”全詩
波波一何急,蠻寇圍番禺。
番禺本無備,前賴魏大夫。
大夫筑子城,今得守以須。
兵雖不滿萬,閉壁堪指呼。
老幼轉木石,壯健操矛弧。
廩庫得以完,日月不易圖。
城中舊無井,魏鑿安轆轤。
魏由飛語去,不使立外郛。
古稱時有待,淺薄皆謂紆。
曲突與爛額,看取報功殊。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書南事》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書南事》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梅堯臣。這首詩描繪了大梁國南門的情景,以及在蠻寇圍攻番禺時的緊急情況。
詩中描述了南門的馹騎急速出發,形容他們的動作迅猛。蠻寇圍攻番禺,番禺本身沒有做好防備,但幸虧有魏大夫的幫助。魏大夫筑起了子城,使得番禺得以守住。盡管番禺的兵力不足以滿萬人,但他們可以依靠城墻來抵御敵人的進攻。老人和孩子們都變得像木頭和石頭一樣,壯健的人們則手持矛和弓箭。糧庫得以充足,日月的變化不會影響他們的計劃。
城中原本沒有井,但魏大夫親自鑿了井并安裝了轆轤。魏大夫離開時說過,不讓外郛的人立即知道他的去向。古時有一種說法,認為淺薄的人都會說自己是紆緩的。曲突和爛額是兩個人的名字,他們的表現將會決定他們的功績。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南門的情景,展現了番禺在蠻寇圍攻下的緊急局勢,以及魏大夫的英勇行為。它表達了對抵御敵人的決心和勇氣,以及人們在困境中的堅韌和智慧。
“馹騎方騰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ū nán shì
書南事
dà liáng guó nán mén, rì qí fāng téng qū.
大梁國南門,馹騎方騰趨。
bō bō yī hé jí, mán kòu wéi pān yú.
波波一何急,蠻寇圍番禺。
pān yú běn wú bèi, qián lài wèi dài fū.
番禺本無備,前賴魏大夫。
dài fū zhù zǐ chéng, jīn dé shǒu yǐ xū.
大夫筑子城,今得守以須。
bīng suī bù mǎn wàn, bì bì kān zhǐ hū.
兵雖不滿萬,閉壁堪指呼。
lǎo yòu zhuǎn mù shí, zhuàng jiàn cāo máo hú.
老幼轉木石,壯健操矛弧。
lǐn kù dé yǐ wán, rì yuè bù yì tú.
廩庫得以完,日月不易圖。
chéng zhōng jiù wú jǐng, wèi záo ān lù lú.
城中舊無井,魏鑿安轆轤。
wèi yóu fēi yǔ qù, bù shǐ lì wài fú.
魏由飛語去,不使立外郛。
gǔ chēng shí yǒu dài, qiǎn bó jiē wèi yū.
古稱時有待,淺薄皆謂紆。
qū tū yǔ làn é, kàn qǔ bào gōng shū.
曲突與爛額,看取報功殊。
“馹騎方騰趨”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