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會先時俗自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期會先時俗自安”全詩
蒼煙古柏漢高廟,落日荒茅韓信壇。
出水槎頭一絲掛,穿虹雨腳兩橋殘。
土風大抵如南國,期會先時俗自安。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送李中舍襲之宰南鄭》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李中舍襲之宰南鄭》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繪了送別李中舍襲之宰南鄭的情景,表達了對他艱難旅途的祝福和對他未來的期望。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莫問褒中道路難,
不要問褒中的道路艱難,
襄陽直上幾重灘。
襄陽直上經過了幾重險灘。
蒼煙古柏漢高廟,
蒼煙中的古柏樹在漢高廟前。
落日荒茅韓信壇。
夕陽下的荒茅草上是韓信的祭壇。
出水槎頭一絲掛,
出水槎頭上掛著一絲水霧,
穿虹雨腳兩橋殘。
穿過彩虹,雨水浸濕了兩座橋的殘垣斷壁。
土風大抵如南國,
這土地的風情大致如同南國,
期會先時俗自安。
期待與你相會,時光會使習俗自然安定。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歷史遺跡,表達了對李中舍襲之宰南鄭的送別之情。詩人以褒中的道路艱難為引子,表達了對他未來的祝福和期望。襄陽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地方,詩中的蒼煙古柏和漢高廟象征著歷史的滄桑和莊嚴。落日荒茅韓信壇則暗示了英雄的事跡和傳說。出水槎頭和穿虹雨腳兩橋殘描繪了自然景觀,給人以離別的感傷之情。最后兩句表達了對李中舍襲之宰南鄭的期待,希望他能夠順利安全地回來,時光會使習俗自然安定。
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和歷史遺跡的描繪,展現了梅堯臣細膩的情感和對友人的祝福。同時,詩中融入了對歷史和傳說的回憶,給人以沉思和遐想的空間。整體上,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深情厚意,展示了梅堯臣的才華和情感的表達能力。
“期會先時俗自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lǐ zhōng shè xí zhī zǎi nán zhèng
送李中舍襲之宰南鄭
mò wèn bāo zhōng dào lù nán, xiāng yáng zhí shàng jǐ zhòng tān.
莫問褒中道路難,襄陽直上幾重灘。
cāng yān gǔ bǎi hàn gāo miào, luò rì huāng máo hán xìn tán.
蒼煙古柏漢高廟,落日荒茅韓信壇。
chū shuǐ chá tóu yī sī guà, chuān hóng yǔ jiǎo liǎng qiáo cán.
出水槎頭一絲掛,穿虹雨腳兩橋殘。
tǔ fēng dà dǐ rú nán guó, qī huì xiān shí sú zì ān.
土風大抵如南國,期會先時俗自安。
“期會先時俗自安”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