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龍借馬出國都”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飛龍借馬出國都”全詩
持書大夫腰金魚,飛龍借馬出國都。
胡沙九月草已枯,草上霜花如五銖。
白裘貂帽著不暖,莽莽黃塵車欵欵。
野廬邊月出隴來,風靜天遙鴈聲短。
聞到罽庭尤苦寒,譯言揉耳不譏彈。
公於是時已觀禮,踏雪再拜辭可汗。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送石昌言舍人使匈奴》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石昌言舍人使匈奴》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一個辭別的場景,主要內容是描述了燕然山北的大單于(匈奴的首領)與漢朝皇帝之間的書信往來。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
燕然山北大單于,
漢家皇帝與璽書。
持書大夫腰金魚,
飛龍借馬出國都。
胡沙九月草已枯,
草上霜花如五銖。
白裘貂帽著不暖,
莽莽黃塵車欵欵。
野廬邊月出隴來,
風靜天遙鴈聲短。
聞到罽庭尤苦寒,
譯言揉耳不譏彈。
公於是時已觀禮,
踏雪再拜辭可汗。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大單于與漢朝皇帝之間的書信往來,展現了兩國之間的交往和辭別的情景。詩中描繪了北方的寒冷景象,表現了大單于在草原上度過的艱苦生活。詩人運用了形象生動的描寫手法,如用“胡沙九月草已枯,草上霜花如五銖”來形容草原的草木已經枯黃,霜花如同五銖銅錢般晶瑩剔透。同時,詩人還描繪了大單于乘坐飛龍借馬離開國都的場景,以及他穿著白裘、戴著貂帽,但仍感到寒冷的情景。
詩詞的意境主要表達了離別的憂傷和寒冷的環境。詩人通過描繪北方的草原景色、寒冷的氣候以及大單于的離別場景,表達了對離別的痛苦和對北方嚴寒環境的感嘆。詩中還融入了對大單于的贊美,他在艱苦的環境中仍然堅持使命,展現了他的勇氣和堅韌。
整首詩詞以平仄工整的七言絕句形式呈現,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通過對離別場景的描寫,詩人成功地表達了對離別的傷感和對北方嚴寒環境的感嘆,同時也展現了大單于的英勇形象。
“飛龍借馬出國都”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shí chāng yán shè rén shǐ xiōng nú
送石昌言舍人使匈奴
yàn rán shān běi dà chán yú, hàn jiā huáng dì yǔ xǐ shū.
燕然山北大單于,漢家皇帝與璽書。
chí shū dài fū yāo jīn yú, fēi lóng jiè mǎ chū guó dū.
持書大夫腰金魚,飛龍借馬出國都。
hú shā jiǔ yuè cǎo yǐ kū, cǎo shàng shuāng huā rú wǔ zhū.
胡沙九月草已枯,草上霜花如五銖。
bái qiú diāo mào zhe bù nuǎn, mǎng mǎng huáng chén chē kuǎn kuǎn.
白裘貂帽著不暖,莽莽黃塵車欵欵。
yě lú biān yuè chū lǒng lái, fēng jìng tiān yáo yàn shēng duǎn.
野廬邊月出隴來,風靜天遙鴈聲短。
wén dào jì tíng yóu kǔ hán, yì yán róu ěr bù jī dàn.
聞到罽庭尤苦寒,譯言揉耳不譏彈。
gōng yú shì shí yǐ guān lǐ, tà xuě zài bài cí kè hán.
公於是時已觀禮,踏雪再拜辭可汗。
“飛龍借馬出國都”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