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嶺失群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度嶺失群山”全詩
方欣左右看,屢改縈回勢。
勝事誰與同,芬然有蘭蕙。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同永叔子聰游嵩山賦十二題其三二室道》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同永叔子聰游嵩山賦十二題其三二室道》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度過嶺后失去了群山的蹤影,千峰聳立入云天。我欣賞左右的景色,不斷改變的曲折形態。勝景之美,無人能與我同享,我心中充滿了蘭花和蘭草的芬芳。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在游覽嵩山時的所見所感。作者度過山嶺后,眼前的群山漸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千峰聳立入云的壯麗景象。作者欣賞著周圍的景色,不斷變化的山勢給他帶來了無盡的驚喜。然而,這樣的勝景只有作者一個人能夠欣賞,他心中充滿了蘭花和蘭草的芬芳,表達了他內心的寧靜和喜悅。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優美的語言描繪了嵩山的壯麗景色和作者的心境。通過描寫山勢的變化和景色的美麗,詩人展示了自然界的壯麗和無窮的魅力。同時,詩人通過"勝事誰與同"的表達,強調了這樣美景的獨特性,只有作者能夠真正領略到其中的美妙。最后,詩人以蘭花和蘭草的芬芳來象征內心的寧靜和喜悅,表達了他在這美景中所感受到的滿足和愉悅。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嵩山景色的描繪,展示了自然界的壯麗和美妙,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寧靜和喜悅。
“度嶺失群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óng yǒng shū zǐ cōng yóu sōng shān fù shí èr tí qí sān èr shì dào
同永叔子聰游嵩山賦十二題其三二室道
dù lǐng shī qún shān, qiān fēng chū tiān jì.
度嶺失群山,千峰出天際。
fāng xīn zuǒ yòu kàn, lǚ gǎi yíng huí shì.
方欣左右看,屢改縈回勢。
shèng shì shuí yǔ tóng, fēn rán yǒu lán huì.
勝事誰與同,芬然有蘭蕙。
“度嶺失群山”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