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注起居同左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君注起居同左史”全詩
共經南陌東風急,側帽偷看意已多。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五月十四日與子華自內中歸》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五月十四日與子華自內中歸》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君注起居同左史,
我為委吏退延和。
共經南陌東風急,
側帽偷看意已多。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與友人子華在五月十四日一同從內中歸來的場景。詩人梅堯臣與子華一起擔任官職,他們共同經歷了南陌上東風的急促吹拂。在回程的路上,詩人偷偷地側目觀察,發現了許多意味深長的景象。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生動的語言,展示了作者對友情和人生的思考。首句“君注起居同左史”,表明了作者與友人的親密關系,他們共同承擔起了管理國家事務的責任。第二句“我為委吏退延和”,表達了作者對自己作為官員的職責的思考,他愿意退讓和順從,以維護和諧的工作環境。
接下來的兩句“共經南陌東風急,側帽偷看意已多”,通過描繪南陌上東風的急促吹拂,以及作者側目觀察的動作,展示了作者對周圍環境的敏感和對細節的關注。這種細膩的觀察力使得作者能夠捕捉到更多的意義和感悟。
整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描寫,傳達了作者對友情、職責和生活的思考。它展示了作者對細節的敏感和對人生的深刻洞察,同時也表達了對友情和人際關系的珍視。這首詩詞以其獨特的表達方式,給讀者帶來了一種思考和共鳴的空間。
“君注起居同左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ǔ yuè shí sì rì yǔ zi huá zì nèi zhōng guī
五月十四日與子華自內中歸
jūn zhù qǐ jū tóng zuǒ shǐ, wǒ wèi wěi lì tuì yán hé.
君注起居同左史,我為委吏退延和。
gòng jīng nán mò dōng fēng jí, cè mào tōu kàn yì yǐ duō.
共經南陌東風急,側帽偷看意已多。
“君注起居同左史”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