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拏流古樹根”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拏流古樹根”全詩
望驄人自避,解凍魚方樂。
拏流古樹根,跨岸枯薪彴。
煙云淡淡天,嫩綠生叢薄。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依韻和劉察院送客回過潩水馬上有作》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依韻和劉察院送客回過潩水馬上有作》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車騎踏春堤,翛然思如濯。
望驄人自避,解凍魚方樂。
拏流古樹根,跨岸枯薪彴。
煙云淡淡天,嫩綠生叢薄。
中文譯文:
車騎踏著春天的堤岸,心思如同洗滌一般飄然而來。
望著駿馬,人們自行躲避,解凍的魚兒歡樂無比。
拿起流水中的古樹根,跨過河岸上的枯木,擔負著。
煙云淡淡地籠罩天空,嫩綠的植物叢生而薄弱。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春天的景象,以及詩人在這個景象中的感受和思考。詩人通過描繪車騎踏春堤、思緒如濯的意象,表達了他內心的寧靜和清凈。他望著駿馬奔馳而過,人們自行躲避,這一景象使他感到歡樂和自由。詩人還通過拿起流水中的古樹根、跨過河岸上的枯木的描寫,表達了他對自然的親近和對生命的承擔。最后,他描述了煙云淡淡的天空和嫩綠的植物叢生的景象,展示了春天的美麗和生機。
整首詩詞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的運用,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熱愛和對生命的感悟。這首詩詞展示了梅堯臣對自然的敏感和對生命的熱情,同時也傳達了他對人生的思考和對美好的追求。
“拏流古樹根”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ī yùn hé liú chá yuàn sòng kè huí guò yì shuǐ mǎ shàng yǒu zuò
依韻和劉察院送客回過潩水馬上有作
chē qí tà chūn dī, xiāo rán sī rú zhuó.
車騎踏春堤,翛然思如濯。
wàng cōng rén zì bì, jiě dòng yú fāng lè.
望驄人自避,解凍魚方樂。
ná liú gǔ shù gēn, kuà àn kū xīn zhuó.
拏流古樹根,跨岸枯薪彴。
yān yún dàn dàn tiān, nèn lǜ shēng cóng báo.
煙云淡淡天,嫩綠生叢薄。
“拏流古樹根”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