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杳藹疏朝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杳藹疏朝旭”全詩
飛泉蔽幽巖,杳藹疏朝旭。
光垂白龍髯,鳴漱寒潭玉。
半壁生晝寒,陰草潤秋綠。
穿藤出溪口,流沫縈山足。
莫遣吏人來,方歌白云曲。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游水簾巖》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游水簾巖》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春天的山中,我獨自徜徉,用刀斧砍伐雜草。飛瀑布遮蔽了幽深的巖石,陽光透過稀疏的樹葉灑在早晨。陽光的光芒像白色的龍須一樣垂下,清脆的聲音在寒冷的潭水中回蕩。山的一半被陽光照亮,另一半則被陰影覆蓋,草木在秋天的濕氣中變得翠綠。我穿過藤蔓來到溪口,水流纏繞在山腳下。請不要讓官吏來打擾我,我正在高歌白云之曲。
這首詩詞以描繪春山的景色為主題,通過對山水的描寫展現了作者的游山心情和對自然的熱愛。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修辭手法,如用刀斧砍伐雜草、飛瀑布遮蔽幽巖等,使得詩詞更加生動形象。同時,通過對陽光和陰影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界變化的觀察和感受。最后,作者表達了自己的愿望,希望能夠獨自享受大自然的美好,不受外界干擾。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追求自由的心境,同時也表達了對寧靜和自由的向往。
“杳藹疏朝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óu shuǐ lián yán
游水簾巖
chūn shān shí dú wǎng, zhēn huì xuán shān zhǔ.
春山時獨往,榛穢旋芟斸。
fēi quán bì yōu yán, yǎo ǎi shū cháo xù.
飛泉蔽幽巖,杳藹疏朝旭。
guāng chuí bái lóng rán, míng shù hán tán yù.
光垂白龍髯,鳴漱寒潭玉。
bàn bì shēng zhòu hán, yīn cǎo rùn qiū lǜ.
半壁生晝寒,陰草潤秋綠。
chuān téng chū xī kǒu, liú mò yíng shān zú.
穿藤出溪口,流沫縈山足。
mò qiǎn lì rén lái, fāng gē bái yún qū.
莫遣吏人來,方歌白云曲。
“杳藹疏朝旭”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二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