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華空復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歲華空復晚”全詩
萬影皆因月,千聲各為秋。
歲華空復晚,鄉思不堪愁。
西北浮云外,伊川何處流。
分類:
作者簡介(劉方平)

劉方平(758年前后在世),唐朝河南洛陽人。匈奴族。天寶前期曾應進士試,又欲從軍 ,均未如意,從此隱居潁水、汝河之濱,終生未仕。與皇甫冉、元德秀、李頎、嚴武為詩友,為薪穎士賞識。工詩,善畫山水。其詩多詠物寫景之作,尤擅絕句,其詩多寫閨情、鄉思,思想內容較貧弱,但藝術性較高,善于寓情于景,意蘊無窮。其《月夜》 、《春怨》、《新春》、《秋夜泛舟》等都是歷來為人傳誦的名作。
《秋夜泛舟》劉方平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
在秋夜中,我在林塘中發出小船,聽著蟲子的聲音和葦葉的沙沙聲。月光照耀下,萬物影子都因月而存在,千種聲音都成為秋的聲音。時間的流逝使得歲月變得空虛而晚來,我思念家鄉的感覺讓我難以忍受。在西北方的浮云之外,伊川流向何方呢?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秋夜泛舟為背景,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表達人情思念之情,展示了秋天的美和人們在秋夜中的情感。
詩中以林塘夜發舟為開頭,描繪了詩人在秋夜中的行動,給人一種寧靜和神秘的感覺。接著,蟲響荻颼颼的描寫增加了夜晚的氛圍,使人感受到了秋天的靜謐。
然后,詩人將目光轉向月亮,用“萬影皆因月”表達了月光照耀下的自然界的美景。接著,他用“千聲各為秋”將秋天的聲音與自然景色相結合,進一步展示了秋天的獨特魅力。
在詩的后半部分,詩人開始表達自己對家鄉的思念之情。歲華空復晚的描寫表達了時間的流逝和歲月的變遷,而鄉思不堪愁則表達了人們對家鄉的思念之情,使詩歌更具情感。
最后兩句“西北浮云外,伊川何處流”則表達了詩人的遐思之情,思考著遠方的風景和伊川的去向。
整首詩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表達人情思念之情,展示了秋天的美和人們在秋夜中的情感。詩歌中的意象描寫細膩而準確,情感真誠而深刻,給人以思考和共鳴之感。
“歲華空復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ū yè fàn zhōu
秋夜泛舟
lín táng yè fā zhōu, chóng xiǎng dí sōu sōu.
林塘夜發舟,蟲響荻颼颼。
wàn yǐng jiē yīn yuè, qiān shēng gè wèi qiū.
萬影皆因月,千聲各為秋。
suì huá kōng fù wǎn, xiāng sī bù kān chóu.
歲華空復晚,鄉思不堪愁。
xī běi fú yún wài, yī chuān hé chǔ liú.
西北浮云外,伊川何處流。
“歲華空復晚”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三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