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扇知秋意”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掩扇知秋意”全詩
兒童爭拂榻,門巷劣容車。
掩扇知秋意,窺墻省舊書。
經年三枉駕,未與故人疏。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永叔內翰見訪》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永叔內翰見訪》是宋代詩人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內相能來顧,為郎樂有余。
兒童爭拂榻,門巷劣容車。
掩扇知秋意,窺墻省舊書。
經年三枉駕,未與故人疏。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內政官員(內相)來拜訪作者(梅堯臣),并表達了作者對內相的歡迎之情。詩中還描述了兒童們爭相為內相拂去坐榻上的塵土,而門巷的車輛卻顯得破舊不堪。作者通過掩住扇子來感知到秋天的意味,透過墻壁窺視著自己省下的舊書。最后,作者感慨地說,多年來三次徒勞地駕車去拜訪故友,卻未能與他們重新疏遠。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展現了作者對內相的敬重和歡迎之情。通過描繪內相受到兒童們的熱情招待,與門巷的車輛形成鮮明對比,詩人展示了內相的威望和社會地位。詩中的掩扇和窺墻等細節描寫,使讀者感受到了秋天的氣息和作者內心的寂寥。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多次徒勞的拜訪,暗示了作者與故友之間的疏遠和無奈。整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深情的抒發,展示了作者對內相的敬仰和對友情的思念之情,同時也反映了宋代社會的一些現實問題。
“掩扇知秋意”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ǒng shū nèi hàn jiàn fǎng
永叔內翰見訪
nèi xiāng néng lái gù, wèi láng lè yǒu yú.
內相能來顧,為郎樂有余。
ér tóng zhēng fú tà, mén xiàng liè róng chē.
兒童爭拂榻,門巷劣容車。
yǎn shàn zhī qiū yì, kuī qiáng shěng jiù shū.
掩扇知秋意,窺墻省舊書。
jīng nián sān wǎng jià, wèi yǔ gù rén shū.
經年三枉駕,未與故人疏。
“掩扇知秋意”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