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彼雌雄”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誰知彼雌雄”全詩
豈無腐鼠食,來啄穢廁蟲。
飽腹上高樹,跋觜噪西風。
吉兇非予聞,臭惡在爾躬。
物靈必自絜,可以推始終。
分類: 九日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八月九日晨興如廁有鴉啄蛆》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八月九日晨興如廁有鴉啄蛆》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述了作者早晨起床上廁所時,看到一只烏鴉在啄食蛆蟲的情景。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飛烏先日出,誰知彼雌雄。
豈無腐鼠食,來啄穢廁蟲。
飽腹上高樹,跋觜噪西風。
吉兇非予聞,臭惡在爾躬。
物靈必自絜,可以推始終。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平實的語言描繪了作者早晨起床上廁所時的一幕。詩中的烏鴉象征著生活中的瑣碎和世俗,而蛆蟲則象征著污穢和腐朽。作者通過描述烏鴉啄食蛆蟲的場景,表達了對生活中瑣碎、污穢和腐朽現象的思考和感悟。
詩中的"飛烏先日出,誰知彼雌雄"表達了作者對烏鴉的觀察,暗示了生活中許多事物的真相并不為人所知。"豈無腐鼠食,來啄穢廁蟲"則揭示了烏鴉作為食腐動物的本性,以及它們在廁所中啄食蛆蟲的行為。
"飽腹上高樹,跋觜噪西風"描繪了烏鴉在吃飽后棲息在高樹上,發出嘈雜的叫聲,與西風一起形成了一種喧囂的氛圍。這種喧囂與詩中的"吉兇非予聞,臭惡在爾躬"形成了對比,表達了作者對于吉兇命運的漠不關心,而更加關注個人內心的純凈與清潔。
最后兩句"物靈必自絜,可以推始終"表達了作者的觀點,即物質世界中的一切都有其自身的規律和原則,只有保持純凈和自律,才能推動事物的發展和變化。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烏鴉啄食蛆蟲的描寫,寓意深遠地表達了對瑣碎、污穢和腐朽現象的思考,以及對純凈和自律的追求。
“誰知彼雌雄”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ā yuè jiǔ rì chén xīng rú cè yǒu yā zhuó qū
八月九日晨興如廁有鴉啄蛆
fēi wū xiān rì chū, shéi zhī bǐ cí xióng.
飛烏先日出,誰知彼雌雄。
qǐ wú fǔ shǔ shí, lái zhuó huì cè chóng.
豈無腐鼠食,來啄穢廁蟲。
bǎo fù shàng gāo shù, bá zī zào xī fēng.
飽腹上高樹,跋觜噪西風。
jí xiōng fēi yǔ wén, chòu è zài ěr gōng.
吉兇非予聞,臭惡在爾躬。
wù líng bì zì jié, kě yǐ tuī shǐ zhōng.
物靈必自絜,可以推始終。
“誰知彼雌雄”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