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恨春風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恨春風惡”全詩
風惡舟未前,置酒共談謔。
漁歌還浦頭,斜日下洲角。
明朝渡江去,相望便成昨。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金陵與張十二傳師賞心亭飲》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金陵與張十二傳師賞心亭飲》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但嗟識君遲,不恨春風惡。
風惡舟未前,置酒共談謔。
漁歌還浦頭,斜日下洲角。
明朝渡江去,相望便成昨。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與張十二傳師在金陵(現在的南京)賞心亭共飲的情景。詩人感嘆自己與張十二傳師相識晚,但并不因此怨恨春風的遲到。他們在船未行駛之前,就已經擺下酒席,一起暢談和開玩笑。漁歌回蕩在浦頭,夕陽斜照洲角。明天一早,詩人將要渡江離去,他們相望的情景就成了昨天的回憶。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一幅金陵賞心亭的畫面,展現了詩人與張十二傳師的友誼和別離之情。詩人以“但嗟識君遲”表達了對與張十二傳師相識晚的遺憾,但又以“不恨春風惡”表達了對時間流逝的豁達和對友情的珍視。詩中的“風惡舟未前,置酒共談謔”描繪了兩人在船未啟航之前就已經坐下來共飲、暢談和開玩笑的情景,展現了他們之間的親密和快樂。詩人通過描繪漁歌回蕩和夕陽斜照的景象,增加了詩詞的意境和情感色彩。最后,詩人以“明朝渡江去,相望便成昨”表達了離別的情感,將相望的情景與昨天的回憶相連,給人以深深的思索和感慨。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友情的珍視和對離別的思念之情,展現了金陵賞心亭的美景和人情世故。
“不恨春風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īn líng yǔ zhāng shí èr chuán shī shǎng xīn tíng yǐn
金陵與張十二傳師賞心亭飲
dàn jiē shí jūn chí, bù hèn chūn fēng è.
但嗟識君遲,不恨春風惡。
fēng è zhōu wèi qián, zhì jiǔ gòng tán xuè.
風惡舟未前,置酒共談謔。
yú gē hái pǔ tóu, xié rì xià zhōu jiǎo.
漁歌還浦頭,斜日下洲角。
míng cháo dù jiāng qù, xiāng wàng biàn chéng zuó.
明朝渡江去,相望便成昨。
“不恨春風惡”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