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殿芙蓉披”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水殿芙蓉披”全詩
濁泥留玉骨,疑是葬西施。
西施魂不滅,嬌艷葬清池。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夢與公度同賦藕華追錄之》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夢與公度同賦藕華追錄之》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吳王舊宮闕的景象,以及其中的水殿和芙蓉花。詩中提到了濁泥中留存的玉骨,使人聯想到西施的葬地。雖然西施已經逝去,但她的靈魂仍然存在,被埋葬在清澈的池塘中。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吳王舊宮闕和水殿芙蓉,展現了一種富麗堂皇的宮廷景象。濁泥中的玉骨和葬西施的暗示,給人一種神秘而凄美的感覺。詩人通過這些意象,表達了對過去輝煌的追憶和對逝去美好事物的懷念之情。
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吳王舊宮闕,水殿芙蓉披。
濁泥留玉骨,疑是葬西施。
西施魂不滅,嬌艷葬清池。
這首詩詞的詩意是通過描繪吳王舊宮闕和水殿芙蓉,表達了對過去輝煌的追憶和對逝去美好事物的懷念之情。詩中的濁泥留存的玉骨和葬西施的暗示,給人一種神秘而凄美的感覺,同時也表達了對西施的敬仰和對她美麗靈魂的贊美。
這首詩詞的賞析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1. 描繪宮廷景象:詩中通過描繪吳王舊宮闕和水殿芙蓉,展現了一種富麗堂皇的宮廷景象,給人一種華麗而壯觀的感覺。
2. 神秘與凄美:詩中濁泥中留存的玉骨和葬西施的暗示,給人一種神秘而凄美的感覺,使人對逝去的美好事物產生思考和懷念之情。
3. 對西施的贊美:詩中表達了對西施的敬仰和對她美麗靈魂的贊美,將她塑造成一個永遠不滅的傳奇人物。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宮廷景象和葬西施的意象,表達了對過去輝煌的追憶和對逝去美好事物的懷念之情,同時也表達了對西施的敬仰和對她美麗靈魂的贊美。
“水殿芙蓉披”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èng yǔ gōng dù tóng fù ǒu huá zhuī lù zhī
夢與公度同賦藕華追錄之
wú wáng jiù gōng què, shuǐ diàn fú róng pī.
吳王舊宮闕,水殿芙蓉披。
zhuó ní liú yù gǔ, yí shì zàng xī shī.
濁泥留玉骨,疑是葬西施。
xī shī hún bù miè, jiāo yàn zàng qīng chí.
西施魂不滅,嬌艷葬清池。
“水殿芙蓉披”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