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諭民當得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諭民當得中”全詩
大爐常乏鑄,碧爐那得充。
積弊在鄉縣,孰肯以利籠。
君今承詔行,諭民當得中。
茍能使之發,亦莫取之窮。
此乃事可久,山深山自通。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送施景仁太博提點江南坑冶》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施景仁太博提點江南坑冶》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楚山豈無銅,楚匠豈不工。
大爐常乏鑄,碧爐那得充。
積弊在鄉縣,孰肯以利籠。
君今承詔行,諭民當得中。
茍能使之發,亦莫取之窮。
此乃事可久,山深山自通。
中文譯文:
楚山難道沒有銅,楚地的工匠難道不精于鑄造。
大爐經常缺乏鑄造材料,碧爐又怎能充實起來。
積弊存在于鄉縣之間,有誰愿意將利益限制起來。
如今君主承詔而行,告訴百姓應當得到公平的待遇。
如果能夠讓這些問題得到解決,也不必將其視為無望。
這是一項需要長期努力的事業,只有在山深之處才能通達。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對江南坑冶工匠的關切和期望。楚山是指江南地區,這里以銅礦著稱,而楚匠則指的是擅長鑄造的工匠。然而,由于各種原因,鑄造業面臨著困境,大爐缺乏鑄造材料,碧爐無法正常運作。這種局面在鄉縣之間也存在著積弊,利益被限制,無法得到充分發展。
詩人通過這首詩詞表達了對當時鑄造業困境的關切,并希望君主能夠承詔行動,讓百姓得到公平的待遇。他認為只有解決這些問題,才能讓鑄造業得以發展,不再陷入困境。詩人認為這是一項需要長期努力的事業,只有在持之以恒的努力下,才能讓山深之處的問題得到解決,讓鑄造業重新興盛起來。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鑄造業的關切和期望,同時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現實問題。通過對比楚山的銅礦資源和楚匠的技藝,詩人呼吁君主重視鑄造業的發展,并希望能夠解決存在的問題,讓鑄造業重新煥發活力。整首詩詞以樸實的語言表達了對事業發展的期望,展現了詩人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和思考。
“諭民當得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shī jǐng rén tài bó tí diǎn jiāng nán kēng yě
送施景仁太博提點江南坑冶
chǔ shān qǐ wú tóng, chǔ jiàng qǐ bù gōng.
楚山豈無銅,楚匠豈不工。
dà lú cháng fá zhù, bì lú nà de chōng.
大爐常乏鑄,碧爐那得充。
jī bì zài xiāng xiàn, shú kěn yǐ lì lóng.
積弊在鄉縣,孰肯以利籠。
jūn jīn chéng zhào xíng, yù mín dāng de zhōng.
君今承詔行,諭民當得中。
gǒu néng shǐ zhī fā, yì mò qǔ zhī qióng.
茍能使之發,亦莫取之窮。
cǐ nǎi shì kě jiǔ, shān shēn shān zì tōng.
此乃事可久,山深山自通。
“諭民當得中”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仄韻) 去聲一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