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榮悴向何枝”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知榮悴向何枝”全詩
今日四方俱大稔,不知榮悴向何枝。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桫欏樹》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桫欏樹》是宋代詩人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述了一棵桫欏樹的景象,表達了歲月更迭中的榮辱興衰之感。
桫欏古樹常占歲,
在昔曾看北海碑。
今日四方俱大稔,
不知榮悴向何枝。
這首詩詞以桫欏樹為主題,桫欏樹是一種古老的樹種,象征著歲月的流轉和歷史的沉淀。詩中提到這棵桫欏樹常年占據著歲月的位置,見證了歷史的變遷。詩人曾在過去看到北海碑,北海碑是一塊碑文,也是歷史的見證。然而,現在這棵桫欏樹已經長得郁郁蔥蔥,四方皆大豐收,但詩人卻不知道榮耀和衰敗歸屬于哪一枝。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桫欏樹的景象,抒發了詩人對歷史變遷和人事榮辱的思考。桫欏樹作為一個象征,代表了歷史的延續和人世間的起伏。詩人在觀察桫欏樹的同時,也在反思人生的無常和命運的不可預測性。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桫欏樹的形象,表達了詩人對歷史變遷和人生起伏的思考,展示了對榮耀和衰敗的疑問和困惑。
“不知榮悴向何枝”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uō luó shù
桫欏樹
suō luó gǔ shù cháng zhàn suì, zài xī céng kàn běi hǎi bēi.
桫欏古樹常占歲,在昔曾看北海碑。
jīn rì sì fāng jù dà rěn, bù zhī róng cuì xiàng hé zhī.
今日四方俱大稔,不知榮悴向何枝。
“不知榮悴向何枝”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