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箠不同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馬箠不同功”全詩
鳩形殊用刻,馬箠不同功。
挺特生難變,支離分已窮。
輕肥思比鶴,短發任如蓬。
倚以為高趣,持之見素風。
步郊聊實下,行樂偶從東。
屢刺莓苔破,深穿苑圃通。
辯繁時畫地,默意或書空。
古血有湘跡,舊林無阮蹤。
將渠誰覺老,要此豈關慵。
莫駭傾巢鳥,須虞蠹穴蟲。
誰能求道術,跨作上天龍。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依韻和楊州許待制竹拄杖》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依韻和楊州許待制竹拄杖》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楚竹翦霜叢,何慚漢使筇。
楚國的竹子剪去霜雪,何必羞愧于漢代的竹杖。
鳩形殊用刻,馬箠不同功。
鳩形的竹杖形狀獨特,用來刻畫,而馬箠則有不同的用途。
挺特生難變,支離分已窮。
挺拔的竹杖難以改變其特性,支離破碎的竹杖已經到了極限。
輕肥思比鶴,短發任如蓬。
輕盈的竹杖讓人想起白鶴,短發的竹杖則像是蓬草一樣自由自在。
倚以為高趣,持之見素風。
依靠竹杖作為高雅的樂趣,持之以恒才能領略到其中的素雅之風。
步郊聊實下,行樂偶從東。
在郊外散步,心情舒暢,偶爾隨性地向東行走。
屢刺莓苔破,深穿苑圃通。
竹杖多次刺破莓苔,深入穿越花園和園林。
辯繁時畫地,默意或書空。
辯論繁瑣的事物,有時候畫地為牢,有時候默默地思考,或者只是書寫空白。
古血有湘跡,舊林無阮蹤。
古代的血脈留有湘江的痕跡,而舊時的林木卻沒有阮籍的足跡。
將渠誰覺老,要此豈關慵。
將竹杖拄在手中,誰會覺得它老朽,這與個人的懶散無關。
莫駭傾巢鳥,須虞蠹穴蟲。
不要驚擾傾巢的鳥兒,要警惕蛀蟲在竹杖中筑巢。
誰能求道術,跨作上天龍。
有誰能夠追求道的境界,超越凡俗,成為上天的龍。
這首詩詞以描寫竹杖為主題,通過對竹杖的形態、特性和象征意義的描述,表達了作者對竹杖的喜愛和贊美。竹杖在詩中被賦予了多重意義,既是實用的行走工具,又是精神寄托和追求道的象征。通過對竹杖的描繪,詩人展示了對自然之美和人生哲理的思考。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竹杖的深情和對人生的思考,給人以啟迪和思索。
“馬箠不同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ī yùn hé yáng zhōu xǔ dài zhì zhú zhǔ zhàng
依韻和楊州許待制竹拄杖
chǔ zhú jiǎn shuāng cóng, hé cán hàn shǐ qióng.
楚竹翦霜叢,何慚漢使筇。
jiū xíng shū yòng kè, mǎ chuí bù tóng gōng.
鳩形殊用刻,馬箠不同功。
tǐng tè shēng nán biàn, zhī lí fēn yǐ qióng.
挺特生難變,支離分已窮。
qīng féi sī bǐ hè, duǎn fā rèn rú péng.
輕肥思比鶴,短發任如蓬。
yǐ yǐ wéi gāo qù, chí zhī jiàn sù fēng.
倚以為高趣,持之見素風。
bù jiāo liáo shí xià, xíng lè ǒu cóng dōng.
步郊聊實下,行樂偶從東。
lǚ cì méi tái pò, shēn chuān yuàn pǔ tōng.
屢刺莓苔破,深穿苑圃通。
biàn fán shí huà dì, mò yì huò shū kōng.
辯繁時畫地,默意或書空。
gǔ xuè yǒu xiāng jī, jiù lín wú ruǎn zōng.
古血有湘跡,舊林無阮蹤。
jiāng qú shuí jué lǎo, yào cǐ qǐ guān yōng.
將渠誰覺老,要此豈關慵。
mò hài qīng cháo niǎo, xū yú dù xué chóng.
莫駭傾巢鳥,須虞蠹穴蟲。
shuí néng qiú dào shù, kuà zuò shàng tiān lóng.
誰能求道術,跨作上天龍。
“馬箠不同功”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