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學本為道”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為學本為道”全詩
昨夜宿廣文,窗影竹照月。
賴此數竿竹,與我為暖熱。
上有寒鵲棲,拳足如瘦蕨。
平明欲飛去,唶唶若告說。
我無喜可報,煩爾弄觜舌。
亦嘗苦老鴉,鳴噪每切切。
為學本為道,窮蹙令素發。
但能得酒飲,終日自兀兀。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直宿廣文舍下》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直宿廣文舍下》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前夜宿廣文,葉響竹打雪。
昨夜宿廣文,窗影竹照月。
賴此數竿竹,與我為暖熱。
上有寒鵲棲,拳足如瘦蕨。
平明欲飛去,唶唶若告說。
我無喜可報,煩爾弄觜舌。
亦嘗苦老鴉,鳴噪每切切。
為學本為道,窮蹙令素發。
但能得酒飲,終日自兀兀。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在廣文舍下度過的兩個夜晚。第一夜,他聽到竹葉拍打雪花的聲音,第二夜,他看到窗外竹影映照著明亮的月光。作者感激竹子給他帶來的溫暖和舒適。在竹子上有一只寒鵲棲息,它的拳頭大小像瘦弱的蕨類植物。清晨即將來臨,寒鵲欲飛離,似乎在喚醒作者。然而,作者無法回報寒鵲的喜悅,只能感到煩惱。作者也曾經歷過困苦的歲月,像苦老鴉一樣不停地鳴叫。他追求學問,追求道義,但生活的壓力使他的頭發變白。然而,只要能得到一杯酒,他就可以整日自得其樂。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在廣文舍下的生活情景。通過對竹子、寒鵲和老鴉的描寫,作者表達了自己對自然界的觀察和感悟。詩中的竹子象征著堅韌和溫暖,給作者帶來了安慰和慰藉。寒鵲和老鴉則象征著生活中的困苦和煩惱。作者通過對這些細節的描寫,表達了自己對生活的思考和對追求學問和道義的堅持。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展現了作者內心的感受和對生活的獨特見解,給人以深思。
“為學本為道”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í sù guǎng wén shè xià
直宿廣文舍下
qián yè sù guǎng wén, yè xiǎng zhú dǎ xuě.
前夜宿廣文,葉響竹打雪。
zuó yè sù guǎng wén, chuāng yǐng zhú zhào yuè.
昨夜宿廣文,窗影竹照月。
lài cǐ shù gān zhú, yǔ wǒ wèi nuǎn rè.
賴此數竿竹,與我為暖熱。
shàng yǒu hán què qī, quán zú rú shòu jué.
上有寒鵲棲,拳足如瘦蕨。
píng míng yù fēi qù, zé zé ruò gào shuō.
平明欲飛去,唶唶若告說。
wǒ wú xǐ kě bào, fán ěr nòng zī shé.
我無喜可報,煩爾弄觜舌。
yì cháng kǔ lǎo yā, míng zào měi qiē qiē.
亦嘗苦老鴉,鳴噪每切切。
wéi xué běn wèi dào, qióng cù lìng sù fā.
為學本為道,窮蹙令素發。
dàn néng dé jiǔ yǐn, zhōng rì zì wù wù.
但能得酒飲,終日自兀兀。
“為學本為道”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九皓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